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抹去的文化记忆。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半坡乡二甫村的各族儿女,他们不忘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继承和发扬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竹藤编制手艺。
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竹藤编制传统手艺,把竹藤编制产业提升为群众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延伸竹藤编制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近日,由绿春县民宗局、半坡乡人民政府主办、红河州蒙自市安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办的半坡乡二甫新村竹藤编制工艺技术培训班开展为期15天的培训,共计27名学员参加培训。
竹藤编制具有周期短、投入少,工作时间与生产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充分满足群众现实所需,便于利用农闲时间,实现居家就业促增收。本次培训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竹藤编制教师进行授课,采用传统与现代技艺相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向参训学员全面讲述竹藤编制工艺品选材、制作、展销等多道工序。
参加培训的学员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积极配合,围在老师周围认真学习交流,主动实践操作。培训老师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让学员更深切领略到竹藤编制技艺的魅力,在动手、动脑间传承传统手工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5天的勤学苦练,一个个用仿藤材料编织的精美采摘篮、水果篮、菜篮,在学员们的手中诞生。
“以前的竹藤编织都是哈尼族同胞在做,此次培训我们拉祜族同胞也参加了培训,学到了竹编技术,我会把此次学到的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手艺传授给身边的拉祜族群众,让我们的拉祜族同胞共同增收致富。”倮沙村一名拉祜族学员这样说道。参加培训的二甫新村学员也说:“在此次培训之前我们都是编织传统的鼓凳,编法也比较单一,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教的编织方法种类多,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编制方法,增加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此次技能培训立足于现实所需,既是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又有助于更多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照顾家庭、增加收入两不误,助力二甫村的乡村振兴,二甫群众将用自己的双手去编织着属于他们的增收路和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