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镇动态

绿春:种植梯田红米 既能守护又能促农增收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3-12-28 浏览次数:

近年来,绿春县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和发展梯田红米相结合,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梯田红米,同时引进绿春一窝酒米业有限公司,在两个梯田保护区腊姑、桐株村委会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规模化、加工产业化、营销多元化构建哈尼梯田红米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目前,绿春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十万余亩,先天条件优越,是推进梯田红米产业发展的主产区。

一大早,腊姑、桐株两个片区的农户就守在公司门口排起了长队,前来售粮的三轮车、拖拉机络绎不绝,有的甚至用轿车拉粮食前来售卖,大家在现场让商家有序检查、称量今年的粮食。据介绍,今年梯田红米的价格按每公斤6元收购。

农户 马格沙:今年的粮食收成有六十多袋,除去一年里人口、家禽、家畜的口粮,今天拉过来卖了24袋,有两千多斤,收入有5000多元。

绿春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自古就是稻谷主产区,农民一直有种植红米的农业生产习惯,也被称为“古种红米乡”。而红米种植最好的海拔在1400米——1800米之间,农户多采用近原始的耕种方式,施农家肥,引用山泉水灌溉,属原生态农作物,这里的红米外皮呈粉红色,口感软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绿春县的特产之一。

绿春一窝酒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丹:腊姑梯田和桐株梯田是坐落在黄连山脚下,因为它的日照夏天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日照比较长,还有它千年的腐植土和腐植水对种植红米比较好,种植出来的红米富含“硒”比较高,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比较好。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加工房里的机器开始运作起来了。厂房里,碾米机、提升机、大米分机筛等数台机器成一条流水线作业,通过工作人员和机器的一系列配合,一粒粒红米就这样被加工成了优质的梯田红米,随时等待着销往全国各地,盛上大家的餐桌。

绿春一窝酒米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当地生态优势,发挥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势,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梯田红米运营模式,通过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产购合同,向种植户发放优质良种,对种植户进行培训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种植哈尼梯田红米,帮助农户提升红米品质,增加经济收入。

粮食,国之大本。下一步,绿春县将确保产能的同时,梯田保护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积极开展相关申报,获取上级资金项目的支持,挖掘当地特有民俗文化、绿色食品,加大梯田红米种植面积,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拓宽销售渠道,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促销平台,实现产业发展、促农增收,让梯田人看到梯田的价值,在保护传承好梯田文化的同时,让农民在保障粮食生产中创造经济收入,用勤劳的双手在大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