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64929-654
-
发布机构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04-22
-
时效性有效
【沪滇协作话长宁】绿春县:迈入微创心脏介入诊疗新时代
近日,一中年男性患者因“阵发上腹部疼痛2年”至绿春县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腹壁疝拟住院行手术治疗。在外科病房完善术前准备过程中发现该患者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后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平均心室率50次/分)、最慢心室率44次/分。请心内科会诊,会诊医师请示胡其源主任(上海同仁医院援建绿春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胡主任指出患者显著窦缓伴不齐,手术麻醉过程中存在心率进一步下降导致不良时间可能,建议围术期予以心脏临时起搏器保护,降低意外事件发生可能。
胡主任亲自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了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必要性、操作过程及相关问题,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4月16日下午在放射科胃肠机的X线引导下,胡其源主任带领心内科王富呈和陆范勇等医生顺利完成首例绿春县人民医院首例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术后起搏良好,起搏器运行正常,患者也无明显不适。4月17日在心脏临床起搏器保护下普外科杨强医师成功完成患者腹壁疝气修补术,术后拔除心脏临时起搏器,病程中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数天后患者好转出院。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窦房结自主节律性降低导致的疾病,表现为患者的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下限通常为每分钟50次。这种条件常见于经常锻炼的体育工作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以及老年人。病因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颅内压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若心率在40~6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无明显症状,或患者可能仅有自觉心跳、沉重感等。然而,当心率持续显著减慢或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出现气短、疲劳、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晕厥,应及时就诊并根据病情采取合适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植入起搏器等谨慎对待。
心脏临时起搏术,通常是经静脉鞘送入心脏临时起搏电极,连接心脏临时起搏器,从而完成心脏临时起搏功能,它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应急措施,也是心肺复苏的急救手段之一,我院目前开展的围术期心脏临时起搏保护技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不贵,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当前,此项技术在绿春扎根,为有心动过缓的患者能够安全、平稳、顺利度过手术过程提供了一项新的安全保障措施,也说明绿春县人民医院借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的春风,正在快速迈入微创心脏介入诊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