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64715-096
-
发布机构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1-01-25
-
时效性有效
绿春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显“4新”
近年来,绿春县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常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是基层综合文化服务建设新突破。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惠民提供了厚实强劲的承载力。建成了东仰民族风情园、双拥民族文化广场等,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服务设施齐全,藏书量达12万册,均达到国家三级。建成了乡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文化站)9个,各乡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基本配齐了文化活动器材、共享资源工程。建成了62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成覆盖率达100%。建成移民安置搬迁点文化活动中心54个,均有文化活动室。
二是群众文化生活新变化。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文化科技教育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各类主题性文艺巡演,开展文化进校园、进村社、进机关等活动。举办助力“脱贫攻坚 扫黑除恶 提升人民环境”文化惠民联欢、“我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 文化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绿春县2020年哈尼梯田文化宣传暨戏曲进农村文艺惠民演出等活动。全县各级文化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主题,组织参与广场文化活动 95场,接待县外演出6场,举办节假日大型文艺演出6场,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6次,组织并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研讨会3次,举办绿春县民间歌手演唱会1次,哈尼古歌演讲比赛1次,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及作品推广活动4次,观众达13500人次。
三是辅导创作新成就。围绕县委“1666”发展思路、打造“六张名片”的工作目标和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辅导社会文化艺术活动,2020年,指导乡镇、社区和学校开展文艺演出 62场次,举办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广场舞)、非遗传承人、“三区”文化服务人员、文学创作等艺术门类培训班14期2725人。创作了《小康路上,我们同行》《我为扶贫献力量》以及本土歌曲《哈尼人家》《绿春欢歌》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创作了民族舞蹈《闹宴》《吧鲁吐》《跳鼓舞》《赶山》《瑶韵·斋筛》以及本土歌曲《绿春欢歌》《绿色春天》《美丽绿春》等一批具有本土民族特色文艺精品力作;歌舞《鼓舞》《苏咪依》《新米节》等曲目获省州群众文化彩云奖金奖、彩云奖、白鹇奖。
四是免费开放新格局。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的现实需要,县域内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行免费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活动,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及服务点每周开放时间都达56小时以上,年服务人次11万余人次。同时,在馆外协同县属相关部门组织和参与承办各类文艺演出、赛事、文艺创作座谈会、文艺采风等活动达21场次,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