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索引号
    20240913-163644-335
  •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2-08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探索“1238”党建模式引领产业振兴

绿春县聚焦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定位,立足绿色生态禀赋,探索党建引领绿色产业振兴“1238”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强、人才聚、技能好、群众富,着力打造绿春特色“绿色食品牌”,持续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建强队伍“一个”目标

探索“党建+人才”模式,围绕绿春产业特色,加强农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为载体,激发比学赶超激情,亮身份、晒承诺、作表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贴农民的“三农”党员干部队伍。

做好党建业务“双促”文章 两项业务同考核。从严抓实抓基层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农业产业发展、产业振兴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共同发展,杜绝“两张皮”现象。

党建业务同加强。创新推进“党建+农业项目建设”“党建+N”等工作模式,在县农科局推进“敢担当、有作为、真落实”模范机关创建,延伸党建触角,把党支部建在农业项目上、农业产业发展上,不断激发党员队伍创先争优能力,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办好技能提升“三个”课堂

办好田间课堂。整合农技“人才库”专家、乡村“土专家”“领头雁”等资源,扎实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党员干部深入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场,访种养殖大户、职业农民、进田间地头,上好“田间课堂”。上好乡村课堂。把“乡村课堂”办在农民家门口,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培养种植高手、养殖能人等“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产业带头人。加强“业务课堂”。组织全县农业干部走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群众种养殖,让业务在实践中熟练,技能在传播中受益千家万户。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三堂课”13期培训825人次。

抓实助农惠民“八项”工程

党建提升工程。坚持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打造“情系三农 振兴乡村”党建品牌,实现“一支部一品牌、一站所一特色”。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争先”活动,在对党绝对忠诚、为民实干担当、干事创业高效、风清气正自律、基层基础扎实等五方面争一流、做模范。

转作风促效能工程。开展反“四风”专项活动,深入排查机关党建存在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常态化推进“查问题、讲担当、提效能”作风整治行动,坚决治理“慵懒散浮拖”。

“米袋子”工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0.5515万亩,同比增长0.01%。

“菜篮子”工程。坚持扩规模、提效益,拓市场、创品牌,扩大订单蔬菜生产面积,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营。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155万亩,完成率107.98%。

“肉盘子”工程。以发展生态健康畜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特色畜产品品牌创建等工作,打造一批绿色养殖肉类品牌。全县生猪存栏92598头,同比增长1.2%。

“钱袋子”工程。坚持把茶叶培植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到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年产值4.76亿元,累计产值23.8亿元。持续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实现绿春红米、胡椒、中药材等产业提质升级。

“绿叶子”工程。加快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创建有机茶园示范基地4200亩,新增有机茶产品认证22家企业,认证产品33个,完成率150%。年内开展茶叶实用技术培训12期,受训700余人次。

“美村子”工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六村同创”工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