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索引号
    20240913-163541-872
  •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9-22
  • 时效性
    有效

牛孔镇者俄村:“党建+” 助力乡村振兴

牛孔镇者俄村辖14个村民小组756户3700人,世居哈尼族、瑶族、拉祜族3种民族,共有11个党支部,70名党员,其中13名女党员。近年来,者俄村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建+文化阵地”“党建+学习引领”“党建+产业谋划”“党建+文明实践”“党建+为民服务”助力乡村兴“加速跑”,实现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双赢”。

“党建+文化阵地”建强基层红色堡垒

者俄村建立完善了集党员阵地、理论教育、文明实践、议事会商、便民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阵地,打造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和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堡垒”,着力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一站式”服务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者俄村便民服务站共设置党务、村务、社保、卫生健康、科教宣传、咨询6个服务窗口,涵盖农业、卫生计生、疫情防控、林业、教育、乡村振兴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项,新打造的“民情恳谈室”成为了圆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室”。便民服务站从2022年7月1日运行以来,累计接待群众600余人次,受理业务共600余项。

“党建+学习引领”建强村党组织堡垒

者俄村紧抓党建工作不放松,以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为契机,通过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发挥村党支部“领头雁”作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为载体,完善组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学习工作机制,形成村“两委”带头学、党员示范学、驻村工作队指导学的良性循环,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将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到每家每户,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活动,参观平掌街国门党性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聆听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党建+产业谋划”因地制宜提质增效

者俄村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立足村情及地理区位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提前谋划,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带动、“致富能人”表率作用。对5218亩茶叶和2646亩八角进行提质增效,为村民创收;计划在者俄茶厂培育500亩有机茶叶地,在有机茶叶培育和销售上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解决群众在致富过程中无门路、无技术、无资金的难题,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效益明显、种植技术成熟、辐射带动能力强、能使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党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乡风文明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开展农村“四风”整治。坚持党员带头公开承诺,带头申报登记,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接受监督,为群众树立榜样。整合各类资源,成立完善党员先锋护村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形式,组织开展以“党旗飘扬”、“清理村庄卫生、保护环境有我”“左邻右舍爱在身边”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参与度高、形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宣传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生态文明建设、防溺水的相关知识;组织志愿者利用群众休闲日,在村民聚集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意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党建+为民服务”用心用情解民忧

者俄村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合“法律明白人”小组,到群众家中及各隐患点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对因病、因灾的突发困难户,想方设法为他们申请临时救助、纳入低保;对于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员,积极向挂联单位县残联申请残疾人临时救助资金;并利用春节、建党节等节日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去温暖,让他们感受党组织的关怀。

者俄村所辖自然村较分散,最远的自然村大平寨离村委会驻地有30公里距离。村两委和驻村队员向挂联单位绿春县纪委监委争取40多万修路资金,修缮了龙土村到规龙村到大平寨村的村村联通公路,这条路建成后,从者俄村委会到大平寨村民小组的路程缩短了近12公里,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引领,只有抓好党建,才能富民强村。在今后的工作中,者俄村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找准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助推全村乡村振兴工作驶入“快车道”,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