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63537-262
-
发布机构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8-31
-
时效性有效
以学促行点亮群众乡村振兴致富路
自全省开展村(社区)干部“双提升”行动计划以来,绿春县为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破解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短板,结合实际,全力推动全县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工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基层人才保障。近日,红河州委组织部评选了一批“双提升”优秀学员,刀海忠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优秀学员刀海忠的故事。
刀海忠,男,拉祜族,1984年10月出生,201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1月起任村党组织书记,现任绿春县大黑山镇撮洛村党总支书记、主任,2019年被评为大黑山镇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工作者,2020年被评为绿春县优秀党员。
抓党建,做组织路线的践行者
自2021年担任撮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他将党的思想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将村事务“晒”在阳光下,“亮”在民心中,将党建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引导党员出谋划策和主动服务,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的“车头”,带动了一批党员干部由“思想先进”到“领富先锋”的转变。为夯实基层阵地,考虑到撮洛村还有两个村民小组没有党员活动室,刀海忠积极向上级汇报,通过他的努力,争取筹集到20余万元新建和提升改造老黄寨小组党员活动室,全村6个党支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在他的带领下,2021年,隶属撮洛村党总支的半边寨党支部被评为绿春县优秀党支部。
作为村干部,上接党委政府;作为村中人,零距离接触村民。刀海忠同志始终牢记要真正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主动联系服务群众,一村一寨走、一家一户访,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听民声、察民情,认真做好各村的摸底排查工作。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将村民最急切的需求、最热切的盼望转达给上级有关部门,并结合村小组实际,带领群众积极发扬不等、不靠的主观能动思想。通过积极主动寻找问题、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村民团结到一起,凝心聚力,共同为乡村振兴奋斗。任职以来,刀海忠始终践行“党建+”的工作模式,带领全村群众推动着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细节改变,如:党建+班子建设,党建+人居环境提升,党建+乡村治理等。通过“党建+”工作模式,撮洛村各项工作在全镇各村工作中均靠前。春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刀海忠就会带着班子成员深入特困户家中,访贫问苦,嘘寒问暖,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谋发展,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刀海忠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为农民增收致富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布局规划,找出适应撮洛发展的一条“增收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四处考察学习,主动学习科技知识,用好科技,积极推广种植、养殖技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一目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为增加村民收入,由党总支牵头,积极组织协调,采取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和村民会议进行讨论,确定适合本村发展的种养殖业,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组织村里的“明白人”、“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定期开展茶叶、八角、橡胶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让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成为实现群众增收的有力措施。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种植模式,通过自己先尝试的方式发动群众发展红心柚子产业,计划成立了红心柚子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新引进种植70余亩,目前红心柚子长势良好,正等待下一步开花结果以起到带动发展的作用。同时,刀海忠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年初至今,已带领群众尝试推进248亩有机茶转化,预计三年后全村发展生态有机茶4000余亩,正在积极探索发展500亩中药材,让农民收入翻了一番,让群众生活有了盼头。
办实事,做振兴路上的奋斗者
撮洛村委会距镇政府29公里,一条弯曲的土路因年久失修,坑凹不平,“下雨天、泥泞路、满身泥”是该村的真实写照,道路不通不仅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影响着种养殖产品变成经济收入,制约着整个村委会的发展。看到这种情况,刀海忠沿着前人的规划,继续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发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分别实施农田灌溉、农村亮化,村内道路硬化,生活用水等项目,硬化道路20余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道路通,百业兴”,村道的硬底化为经济作物的外销也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接续奋斗,改变了从前只能赶牛车、开农用车进出,到现在小车都可以开到村子里了、不仅如此,现在村民赶集也比以前方便了,收购农作物的老板也会直接到村子里去收,农产品不断往外销售,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勤作为,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农村工作任务重、矛盾多、压力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口普查、疫情防控,几座大山压在刀海忠身上,为了做好这几件村子里的大事,刀海忠同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依靠着党员“帮传带”,带头打扫卫生、带干部走访群众、宣传各项政策,任劳任怨,每天从天黑干到天黑,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
脱贫攻坚期间,撮洛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1户1156人,他带着笔记本,走遍每村每户,听取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的困难,他知道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先抓好基层设施,积极完成村内外道路及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实施农田灌溉、农村亮化,村内道路硬化,生活用水等项目;现在,为更好了解情况,刀海忠再次拿上了本子,开始遍访,将各家情况记在本上,刻在心中,排查出低收入群体33户105人,又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一同研究,根据困难现状,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48条,有针对性地帮扶好低收入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的刀海忠,早已是撮洛村党员的模范、是撮洛村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他表示,将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结合撮洛村实际开展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相信撮洛村在刀海忠的带领下各项事业都会跃上一个更高的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