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索引号
    20240913-163453-128
  •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1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七措加持“稳”乡村振兴步伐

绿春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采取引才、防贫、防范、护产、兴业、示范、聚力“七措加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回引”乡村人才“归雁”

制定人才激励计划,设立人才激励基金和人才协会,形成引智留才磁吸效应。通过调查摸底、统计汇总等,收集统计出生或成长在绿春县的公职人员、乡贤能人共计1811余人,绿春籍在校大学生2349人,2019年至今已毕业灵活就业大学生852人。2022年以来,选树表扬34名企业、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军人才,通报表扬145名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一线人员;共储备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后备力量329名,培养明白人、带头人362人。

“织牢”防止返贫“网格”

通过“农户申报、风险预警、快速反应、上下联动、联席调度、平台跟进、分类帮扶、责任追溯”八种途径贯穿防止返贫和监测帮扶全过程,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1150户5150人,风险消除率62.74%。

“锁住”防范风险“保险”

为保障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基本生产生活,县级设立防止返贫风险专项资金300万元,累计使用县级防返贫风险防控资金113.82万元,受益474户1029人;通过“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有效申请救助事项1906件,办结1683件,办结率88.30%。

“放稳”资产保护“杆秤”

稳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发挥效益,全县共梳理摸排2013-2020年形成资产个数6216个,涉及资金总额69亿元,形成资产价值59亿元,形成资产占比85%。48座村级光伏电站资产历年累计收益1207.13万元,受益全县70个贫困村,每个村集体平均收益4.09万元。

“谱写”乡村产业“诗篇”

用好云南省重点帮扶县(茶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政策,实施标准化茶园800亩,完成有机茶园提质增效24418亩,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24.5万亩,其中投采23.8万亩,实现产量2.29万吨,综合产值19.39亿元。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引导县茶协、茶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扶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和村级茶叶初制所109家,辐射茶农3.7万户16.65万人,带动低收入脱贫户人口16450户72145人和监测对象1766户7465人持续增收。

“选树”乡村建设“样板”

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36个行政村,扎实推进年度10个“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建设48个沿边自然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完成7个自然村。目前,已形成大黑山马鹿塘新村、大兴阿迪村等一批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梅尼新寨、大头拉祜寨等一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成为边境线上最亮的风景。

“汇聚”包村到户“合力”

实行脱贫攻坚期“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联户”包帮机制,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全县2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4个脱贫村,民营企业消费帮扶3434.3万元;组织全县95个部门单位,对低收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结对帮扶,构建起“包帮联带”社会帮扶大格局,今年累计协调落实各类帮扶项目资金7966万元,引进社会帮扶资金1914万元,实现消费帮扶756万元,助农增收行动为民办实事10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