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628
  • 发布机构
    县住建局
  • 文号
    绿建函〔2019〕33号
  • 发布日期
    2019-12-17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县政协提案第49号的答复

赵永芳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绿春县第十三届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建议》的第4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文明素养,逐步改变群众乱丢垃圾的行为。

一是广泛宣传。2016年以来,人居环境提升等相关信息被中央省级媒体采用15篇,州级媒体采用25篇,县级媒体宣传报道130余篇,开展“人居环境提”升专题文艺演出10场,通过报纸、电视、手机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和艺演、宣讲、主题活动等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营造浓郁的爱护保护环境卫生氛围。同时,与县电视台达成专项栏目协议,栏目分《美丽宜居新绿春》和《曝光台》,从正反两面宣传我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的亮点与不足,每逢单月分别用汉语和哈尼语播出,宣传引导群众文明生活、革除落后的生活习惯。

二是建设“动力小站”。我县把“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革除陋习促脱贫”活动引向深入,建立起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家风文明、政策知晓、移风易俗等多个板块的以积分换取物品的“动力小站”。“动力小站”由专人负责,定期对群众进行积分评比、积分兑换,并在各村组张榜公布。目前全县建立91个“动力小站”,实现所有村社全覆盖,参与农户10000余户,并将不断扩大。“动力小站”以获取积分兑换所需日常用品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卫生清理的积极主动性,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添新动力。

二、环保、住建、卫生等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整治行动,严格执法,打击破坏环境行为。杜绝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大量农业生产废弃有毒物随意丢弃田间地头、或倾倒河流沟渠。加大对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江、河沿岸等重点区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一)推进“厕所革命”。截止9月10日,全县92个行政村有卫生户厕27271户,户厕普及率达到85%以上的行政村有18个,有户厕农户占全县农户的45.5%。2019年全县行政村公厕建设任务21座,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5993座,目前建设完成行政村公厕28座,完成率133%,完成卫生户厕建设4235座,完成率70.6%。目前,全县正在开展农村改厕问题大排查,各乡镇组建了工作专班,按照省、州制定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研究制定了本级工作方案,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和自然村公厕建设,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方式建立了全县农村厕所改建问题反馈机制。在户厕建设模式上,以“水冲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水冲式+村庄污水处理设施”为主。

(二)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垃圾池、垃圾热解厂、村内道路硬化、沼气池建设、人畜分离工程、卫生公厕等项目,加强保洁人员和环卫设施配备,加大垃圾清扫清运和集中处理力度。全县800个自然村已建立村庄保洁队伍,落实农村保洁员2942人,全县自然村保洁制度和收费制度逐步推进落实。抓紧住房安全保障,排查核实全县农村CD级危房存量10661户,全面竣工10661户。村庄垃圾设施覆盖率92%,村庄供水设施覆盖率100%,村庄公厕覆盖率98.8%;全县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已达100%,自然村通达率已达100% ;实现村通电力100%、户通电力100%;实现4G信号和宽带网络覆盖城区、乡镇驻地及部分自然村;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村民活动场地11万余平方米;安装完成太阳能热水器4170户,成品灶2800户;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5000口;改造农村牲畜圈舍15万余平方米,规模养殖场沼气池配套率达100%;建立省级生态文明乡4个、待命名省级生态文明乡5个、州级生态文明村92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73% 。

同时,重点区域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加大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截至8月底,累计集中整治出动次数245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40000多人次,治理乱搭乱建270处,治理重点区域脏迹700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17吨。

(三)清理农村生活污水。以清理农村水塘、水井、排水沟,清理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为重点,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全面开展“河长清河行动”,持续深入推进乡河长制工作,对县内河流、沟渠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清理,清除河道沿线、塘坝岸边垃圾和堆积物、搭建物和构筑物及其他障碍物,清理打捞河面的漂浮物、生活垃圾,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以及向水体乱丢、乱倒垃圾等行为,改善了河流、沟渠环境卫生和河道安全。截至8月底,清理村内水塘150个,清理村内沟渠317公里,清理村内淤泥128.5吨。同时,划定畜禽禁、限养殖区,清洁保护水库水源区、村庄生活饮用水等水源体;开展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群众禁止向沟塘排放生活污水。

(四)清理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好清收和处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规范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2019年,完成畜禽养殖圈舍改造户6367户,完成人畜分离集中圈养户6333户;建干粪储存池4071立方米,污水处理池3692立方米,化尸池1151立方米,清理病死畜禽14.7吨,牲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率88﹪,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100﹪;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4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75%,农膜使用回收量42吨,回收率达70%; 有机肥施用量326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4万亩,减少化肥用量55吨;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7.5万亩次,减少农药减用量7吨。开展香蕉废弃果袋清理整治,划定集中收购点6个,规范废弃香蕉果袋处理,清理废弃香蕉果袋110吨,有效控制了“白色污染”。

三、加大财政在农村环境治理经费预算中的比重,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9年全县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5993座,省级下达资金239.72万元。

四、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量力而行,集中有限资金,分乡镇逐步解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要尽快推进分类投放、集中处理的模式,实行无害化处理。对暂时无力解决的,可以根据村寨大小,相应设置垃圾投放点(垃圾池),便于垃圾的临时集中堆放,并就地焚烧。待条件允许再彻底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一是加强乡村公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9年8月,全县村庄新增垃圾池402个,全县800个自然村已建村庄垃圾池736个,村庄垃圾池覆盖率为92%。新建集镇区水冲厕6座,改造旱厕2座,新建乡村公厕45座,乡村公厕覆盖率达98.8% 。二是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平河镇垃圾热解厂,投入资金227万元新建三猛乡镇垃圾热解厂,正在开展设备调试工作等;年内计划启动大水沟乡、牛孔镇垃圾热解厂建设。

五、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扶贫村建设规划,与村庄道路、活动场所等统筹安排,同步建设。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扶贫村建设规划,与村庄道路、活动场所等统筹安排,同步建设。2019年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了村卫生路、公厕、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完成85%工程量。

感谢你们对我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绿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9月9日

(联系人:张 梅,联系电话:0873-42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