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1628
-
发布机构县农科局
-
文号绿农科发〔2019〕128号
-
发布日期2019-12-20
-
时效性有效
绿春县农科局关于对政协绿春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3号提案的答复
李祖文等委员: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绿春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冬季农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绿春县冬季农业发展现状
绿春县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海拔在1400 米以下区域冬季月均温达 13.7 ℃ 以上,有效积温 2100 ℃ ,日照时数 1260小时,长年无霜期,充足的光热资源为冬季农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自1996年底在骑马坝村试验示范秋冬玉米种植成功后,各级组织领导对冬季农业开发比较重视。农业部门开始向上级申报项目立项,冬季农业种植面积开始不断扩大。所以,绿春县具有种植冬季农业的历史。从1998年之后,绿春县主要在冬季农业上陆续开发了冬玉米、冬大豆、冬荞、冬马铃薯、冬早蔬菜等农作物,每年发展面积在2万亩以上。2014年种植开发冬季面积5万亩以上,到达了历年的新高。近几年,由于受上级项目立项支持的力度、产品销路、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制约,冬季农业发展起伏不定,2018年冬季农业种植面积下滑到1.5万亩左右。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农业部门掌握和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绿春实际的冬季农业栽培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农民种植能手,对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力量有保证。
二、2019年绿春县冬季农业发展计划
(一)制定储备方案,力争纳入项目库。绿春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特困县,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离不开本地广大农民的积极投入。作为农业部门继续责无旁贷地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申报支持,通过建设示范样板,不断辐射带动全县冬季农业的大面积推广种植。2019年,结合农业部门的职能,按照行业需求,把冬玉米、冬荞、冬马铃薯、冬大豆等冬季农业发展纳入了扶贫产业项目库。当前,已经完成了行动方案的制定,具体规划布局的实施内容如下:
1.总体目标任务。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我县大春旱灾、虫害损失秋冬补回的目标任务,2019年全县秋冬农业计划总种植面积30000亩,各乡镇已经完成计划实施30000亩,其中:玉米14100亩,荞麦14300亩,马铃薯200亩,其它作物1400亩。重点抓好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其中示范样板25个点,示范面积5500亩。通过以点带面,连片示范,确保我县今年秋冬农业种植面积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2.具体实施计划完成情况。①冬玉米:大兴镇3000亩,其中示范样板3个点600亩;牛孔镇400亩,其中示范样板1个点200亩;大水沟乡500亩,其中示范样板1个点200亩;大黑山镇800亩,其中示范样板1个点200亩;骑马坝乡500亩,全部作为1个示范样板;平河镇2400亩,其中示范样板2个点500亩;三猛乡6500亩,其中示范样板3个点600亩。②冬荞:大兴镇3000亩,其中示范样板2个点400亩;牛孔镇1000亩,其中示范样板1个点200亩;平河镇300亩,全部作为1个示范样板;戈奎乡10000亩,其中示范样板9个点1800亩。③冬马铃薯布局在牛孔镇200亩。④其他冬季农作物(主要包括冬大豆、冬早蔬菜)布局在牛孔镇1400亩。
(二)开发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充分利用茶叶冬休闲时期,积极探讨摸索茶下养鸡、茶+X等绿色高效模式;合理地开发冬早蔬菜+冬马铃薯等模式,使农牧业相互结合,循环利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冬季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分析
由于冬季农业产品上市早,成为了绿色、生态、健康的生活用品,进一步加工或以熟食品销售,还可以提升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冬季农业开发在我县实施以来,实践证明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一)经济效益
1.冬玉米 2019年种植14100亩,以鲜食玉米平均亩产750公斤计,按现行市场价4元/公斤计,可实现亩产值3000元,总产值达423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牛孔乡2018年冬玉米种植农户为例,某农户种植1.5亩,共收获鲜食玉米1650公斤,在绿春市场销售,价值在3-4元/公斤,大致收入6000元左右。
2.冬荞 2019年种植14300亩,以平均单产120公斤计,按目前市场综合价5元/公斤,可实现亩产值600元,总产值可达858万元,其经济效益显著。以大兴镇2018年冬荞种植农户为例,某农户种植3.2亩,共收获荞籽粒382公斤,在绿春市场以5元/公斤销售,大致收入1905元左右;以荞粑粑销售,产值提高了3倍以上。
3.冬马铃薯 以平均亩产1200公斤计,按现行市场价3.5元/公斤计,可实现亩产值4200元。
4.其他冬季作物 由于冬季农业上市早、产品比较绿色生态,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之一。
(二)社会效益
通过开展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工作,使农民进一步娴熟地掌握了冬季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冬季农业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推广标准化种植工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冬季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奠定基础。尝到甜头的广大农民热情高涨,希望能够在政府的扶持下,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种植冬季农业。所以,冬季农业开发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容易接受的项目。老百姓能够自发的按照季令开发冬季农业发展。
(三)生态效益
采用相应的农业标准化种植模式,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的,有利于保持地力,有利于冬季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减少高毒农药的施用,减少有毒物质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了农业生态效益。冬季农业开发稳定和巩固了耕地,减少轮歇耕作面积,杜绝毁林开荒,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加快边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边疆社会稳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1.调运135吨马铃薯种薯,以牛孔、三猛、大兴、大水沟四个乡镇为核心,大力发展冬马铃薯,发展1500亩,目前正在组织农户播种中。
2.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晚秋玉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户发展秋玉米,并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指导草地贪夜蛾过冬危害防治技术。通过引导,以牛孔、三猛、骑马坝、平河为核心,发展了10000亩晚秋玉米。
3.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晚秋荞麦。宣传发动群众,本着大春损失小春补的原则,以大兴镇为中心,大力开发晚秋荞麦,全县发展荞麦6000亩。
冬季农业已经成为了我县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根基,对加快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农业部门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冬季农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合理地开发利用冬闲耕地,大力发展冬季农业,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全县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真诚希望今后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2019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