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财政预决算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09038
  • 发布机构
    绿春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10-16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县2016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2017年 9月29日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绿春县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经州财政局审核批复的2016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正当全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下,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县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坚持谋发展抓落实的原则,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落实各项财政经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

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27,73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9.8%,短收6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增收1,922万元。在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上级收入完成7,632万元(上划中央收入5,232万元、上划省级收入2,034万元、上划州级收入366万元)。一般公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10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 %,超收1万元,比上年增长8.0%,增收1,489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425万元,同比增长20.0%,增收1,237万元;非税收入12,676万元,同比增长2.0%,增收252万元。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07,14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比上年增长8.7%,增支16,584万元(详见附表1、2)。

公共财政决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4,877万元(返还性补助收入73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12,242万元,专项补助收入61,9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1,726万元,调入资金65万元(其他调入)、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0万元,收入总计217,189万元;一般公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7,145万元,上解支出46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426万元,支出总计217,038万元。收支相抵后结余151万元(已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详见附表6)。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769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增收90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582万元,比上年增长44.6%,增支3,824万元(详见附表3、4)。

政府性基金决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6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813万元,上年结余0万元,收入总计8,58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582万元。收支相抵,实现预算平衡(详见附表6)。

3.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情况

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零,根据 “以收定支”原则,国有资本经费支出为零(详见附表5)。

4.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1,761万元,其中:省级统筹收入2,650万元;州统筹保险收入19,111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2.1%,超收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 3%,增收2,48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9,1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增支2,001万元(详见附表7)。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上年结余12,26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入21,76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9,179万元,收支相抵后结余14,846万元,滚动结转使用(详见附表8)。

(二)决算变动情况及原因

根据州级要求调整、结算事项变动以及“四舍五入”技术等原因,上述财政决算收支数与2017年1月20日向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的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数相比,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即可用财力)由原来的207,555万元变更为217,189万元,增加9,634万元。主要原因是:州级结算补助增加188万元,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9,426万元(削峰填谷项目7,000万元,绿春县第一中学扩建项目400万元,绿春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819万元,州政府信用贷款20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由400万元调整为42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由原来的207,555万元变更为217,189万元,增支9,634万元,主要原因是上解支出增加6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增加9,426万元(削峰填谷项目7,000万元,绿春县第一中学扩建项目400万元,绿春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819万元,州政府信用贷款207万元)。预算结余增加141万元(原为10万元,现为151万元),预算结余资金已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2016年,上级补助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50,514万元(其中:体制补助2,899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7,138万元,基本财力保障16,499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5,810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4,085万元, 固定数额补助14,083万元),其中31,645万元已列入年初预算,增加的18,869万元已在预算调整中打入县级可用财力,与其他财力一并统筹安排支出,用于保障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

(四)超收收入安排情况

2016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收1万元,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基金预算收入超收1,669万元,其中: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633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26万元。

(五)年初预算预备费使用情况

2016年年初预算预备费200万元已全部安排完毕,其中:安排老干部、下岗职工及驻军驻警春节走访慰问活动经费62万元;公安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78万元;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工作补助经费50万元;“中共红河州第八次代表大会”祝贺特刊所需经费10万元。

二、2016年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6年末,我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9,241万元,未超出2016年州级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118,300万元。具体情况为:

1、2015年末政府债务余额99,148万元。

2、2016年新增债券12,300万元(旧城改造项目5,000万元;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300万元;橡胶增效提质改造项目6,000万元)。

3、2016年偿还债务2,207万元(绿春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653万元;其他零星项目偿还资金554万元)。

2016年存量债务置换债券9,426万元,其中:削峰填谷项目7,000万元;绿春县第一中学扩建项目400万元;绿春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819万元;州政府信用贷款207万元。

三、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狠抓收入组织,做大支出规模,全力确保年初预算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强化组织收入,确保完成任务。受经济下行和落实“稳增长”、“营改增”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面对严峻的财税体制形势,积极召开财税部门联协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认真分析影响我县收入的各种不利因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现收入应收尽收,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财税政策,严格依法治税,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同时加强小税种和零星税源的征收管理工作。二是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加强财税部门与涉税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信息共享互通,全面堵塞征缴漏洞,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及时征缴及补缴入库。三是攻坚克难,积极落实“营改增”政策及基数目标任务。按“营改增”政策的相关要求,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工作。为完成2014年5-12月的增值税、改增增值税、营业税的合计基数5,512万元。我县财税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成立工作小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全县建筑安装业等工程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避免造成不利影响。四是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国有资产出租管理。依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着力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网络化改革,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努力筹措资金,保障民生支出。2016年,我县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2,41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资金174,877万元(返还性收入73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12,24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1,900万元);债务转贷资金21,726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2,300万元,置换债券9,42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5,813万元。通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了民生支出需求。一是确保人员工资发放。积极落实2016年中央、省、州出台的临时性改革补贴、提高警衔津贴、提高艰苦边远地区补贴、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省级改革性补贴(13.5%)、调整基本工资及公务用车改革等各项增资政策;二是加大对“三农”投入。全县共投入农林水事务支出46,163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增支12,069万元。及时兑现各项惠农惠民补贴,全年兑现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375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资金100万元,落实财政专扶贫资金17,43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877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2,034万元,“兴边富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1,299万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200万元,整乡推进资金2,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38万元,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资金2,904万元,扎实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同时,积极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实施精准扶贫,全县共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0,900万元;三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16年,全县完成教育支出37,276万元,同比增长21.1%,增支6,493万元。兑现“两免一补”资金6,343万元、“全面改薄”资金1,672万元、营养改善资金2,178万元。为全县28,8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全县20,90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支持全县28,90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认真落实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四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安排“五馆”免费开放资金595万元,推进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资金347万元,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五是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出。2016年,全县发放和补助社会保障资金36,631万元,其中: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2,312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665万元,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3,731万元(含新农合),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金等473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资金17,288万元,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离退休人员增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参合缴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六是全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资金352万元,投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1,026万元,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资金491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45元;七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及森林生态效益资金5,289万元,大力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争取省对下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085万元,尽力弥补全县保护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与机会成本,确保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三)深化预算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上报人大审议,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预算、后支出,严格控制追加预算;二是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储备工作。根据省、州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改革文件精神,积极做好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储备工作,精心组织,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首次推行项目库录入申报工作。2016年,我县纳入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库管理的参改预算单位为36个,共申报项目81个,共申请项目资金4,916万元;三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限期使用、到期收回”制度,对结余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增强资金有效供给,切实控制和减少资金沉淀。同时,督促和指导各预算单位尽快形成实际支出,让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2016年共收回财政存量资金21,200万元,统筹安排财政存量资金5,100万元;四是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和内容外,建立统一平台设立“预决算公开”专栏,全部集中公开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率达100%,为公众查阅和监督提供了方便;五是稳步推进乡镇财政制度改革。2016年继续推进四镇五乡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并逐步走上正轨,目前我县9个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部完成,并取得圆满成功;六是积极推行财政一体化应用平台建设,建立会计信息大集中的会计管理系统,形成对预算单位执行情况实时监督、有效控制、运行高效的会计信息集中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七是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收缴模式,建立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四)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整改落实。2016年,县财政局认真按照《预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决算,主动接受监督,积极配合开展调研和调查,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听取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县人大代表审议各项财政报告的意见,积极承办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人大代表建议,及时分解落实承办任务,限时办理;积极配合县审计局开展2015年度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审计工作,及时提供账册,作好解释工作,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各项问题,及时形成处理意见,认真加以整改落实。针对审计查摆出来的年初预算细化不够、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强化预算编制,完善收入目标任务考核、进一步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提升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四、存在问题

2016年,全县财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收支均实现较大增幅,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全县财政收入虽然实现增长,但税收收入增收乏力,税收收入占比仍然较低,非税收入占比较大,导致政府统筹比例很小,可用财力极少。

(二)政府性债务偿还压力大。2016年末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9,241万元,全年还本付息4,247万元(其中:本金200万元),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三)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任务艰巨。根据省州的改革性补贴、公车改革补贴、自治州津贴、乡镇津贴、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性增支的相继出台,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加大,2016年工资性支出达62,207万元,“三保”支出的任务更加困难。

(四)财政资金部门沉淀过多。2016年末,据国库决算报表反映部门的结转结余资金达44,876万元,大量的财政资金沉淀在部门,资金支付进度较慢,未能及时发挥应有资金效益。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狠抓财政收支任务。继续把财政收支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收支目标完成。一是狠抓财政收入组织。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建立非税收入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推广运用财政票据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完善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巩固“财税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化综合治税”的良性工作格局,杜绝税收“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快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均衡预算执行进度,落实部门支出责任,完善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和支出进度考核制度,做到工作安排与资金安排相适应。建立资金下达倒逼机制,细化资金下达时限和要求,加快指标下达速度,确保预算累计支出进度9月底不低于80%、11月底不低于95%的支出进度要求,努力完成财政收支目标计划数。

(二)狠抓部门资金支出进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我县的税收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积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财政收入增长,坚定不移地督促各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大项目资金支出力度,同时,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PPP”项目政策落实,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三)狠抓资金绩效管理。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精神,强化绩效审计,加强绩效问责,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继续开展民生资金、重点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推动落实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力度,对项目基础不扎实,难以形成支出的资金及时收回统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狠抓沉淀资金盘活。认真贯彻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严格实行“限期使用、到期收回”制度,对结余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切实控制和减少资金沉淀。对预算难以执行的,及时调剂到其他急需支持的项目,让财政资金尽快发挥资金效益。

(五)狠抓债务风险化解。严控政府债务扩张,对违反《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举借债务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全面梳理全县债务,尤其是系统外债务,坚决杜绝债务长期体外循环,严格将债务风险指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同时,积极推进平台公司实体化改造,增强造血功能,将部分政府债务剥离转化为企业债务,切实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

(六)狠抓投融资机制创新。积极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创新,构建政府公共资源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认真梳理新建、拟建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PPP模式进行包装。全力做好第四批财政部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财政部示范项目库。认真研究投资联动机制,积极策划和包装,争取更多的资金以股权、债权等方式进入我县重点领域,为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作出贡献。



附件【绿春县2016年财政决算公开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