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财政预决算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628
  • 发布机构
    平河镇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10-23
  • 时效性
    有效

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

九、“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表

第三部门 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一、主要职能

乡党政机构具有党委和政府两种职能,党委领导政府工作,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经济和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乡政府是基层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本行政区的行政职能。

1、党委工作职责:(1)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贯彻执行。(2)保证监督职能。(3)教育和管理职能。(4)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职能。(5)负责抓好本乡党建工作、群团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闻宣传工作。(6)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2、政府职能:(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2016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决胜阶段起始之年。一年来,平河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州、县重要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十三五”开局良好。

二、狠抓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开局良好

围绕全面小康这一奋斗目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不让一个兄弟落伍的要求,举全镇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建立健全统筹指挥、督查督办等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8支。2016年,全镇实现脱贫248户1100人,贫困人口减少至4747人,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实现良好开局。一是动态调整,精准识别明实情。按照“六看、五不录、六优先”等标准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明确“扶持谁”的问题;及时组织和配合省州县三级挂包部门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和“回头看”工作,明确“谁来扶”的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进一步找准脱贫的方法和措施,明确“怎么扶”的问题。按照“6进13出”标准,“回头看”工作有效开展,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剔除识别不精准贫困户131户602人,新识别补录贫困户158户602人,通过州县两级抽查和督查。二是抓实产业,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抓住山区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机遇,立足贫困村实际,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全力促进群众增产增收。2016年,发展商品林1253亩、胡椒594亩、砂仁1033亩、有机茶1718亩、美国山核桃500亩、八角提质增效500亩、蔬菜3000亩、梯田养鱼500亩。三是落实政策,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设立教育扶贫和大病医疗救助2个镇级专项扶贫基金,计划对147名贫困学生和66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进行补助,救助资金34.39万元。积极探索特困户补助措施,加大对特困户建房、产业等补助力度。四是强化培训,实现技能提升脱贫一批。联合省地税局、州移民局等挂联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全年累计培训505人次。

四、狠抓“三农”工作,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强化措施狠抓“三农”工作,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一是抓农业增效。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三楞片区小型农业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完成,撮洛片区以工代赈项目全面启动。优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良种继续推广,销售7.5吨“两杂”籽种、300吨农资,完成2.9万亩粮豆作物播种面积。小春、冬季农业生产和特色优势产业种植持续推进,陈宝香梯田红软米、黑豆、甜山药等示范种植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二是抓农民增收。及时兑补农资综合、退耕还林、农业支持保护、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补贴1986.6万元,农民得到更多政策实惠。继续加大种养业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有条件、会带动、能致富”的种养大户和明白人、带头人。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打造4个特色种养基地。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业力度,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三是抓农村发展。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点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78户。扭波田、鲁马鲁巩等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有效推进,戈兰、备的、处塔等库区后扶项目完工待验收,农村发展成效明显提升。

五、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强化项目意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抓规划编制。结合“十三五” 规划、脱贫攻坚等重大项目规划编制,抓好项目规划。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总体目标,编制完成《大黑山镇脱贫发展规划(2016-2020)》,并通过州、县评审。二是抓交通建设。实施完成62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和25公里公路建设项目、上江桥连接线改造提升工程,作洛巩马、卧马2条进村道路硬化及嘎处片区40公里产业路建设实施完成,撮洛片区80余公里产业路建设加快推进,群众交通运输和出行难问题不断改善。三是抓水利建设。瓦那三面光工程全面完工,修复水沟14条5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50亩。马鹿塘、小马大新村、欧备、鲁马鲁巩、马甫良子等村饮水项目实施完成,解决了350户1575人3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抓电力建设。坝沙河、大黑山水电站至嘎处110千伏输出电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嘎处至大风丫口35千伏输送电网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龙巴、老白寨、欧备、胶场等村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完成,受益281户1500余人。五是抓集镇建设。完成撤乡设镇,集镇观景步行道工程和镇政府廉租房周边道路硬化、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镇养老院竣工待验,采取BT模式实施集镇污水和供水处理厂,信用社业务用房建设启动实施,集镇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

六、狠抓产业培植,发展后劲全面增强。大力推进水电、种养、旅游、劳务产业,有效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做强种养产业。突出热区与冷凉山区气候、海拔、区位特点,持续抓好橡胶、茶叶、八角、杉木等传统产业的科学管抚、提质增效工作,实施半坡寨、新寨、阿巴巴的3个村民小组橡胶产业提质增效5000亩,大力发展胡椒、砂仁等特色产业。加快以生猪、山地鸡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步伐,搬布、三楞养猪场等5个规模养殖场建成投入使用,积极探索养羊、养牛和网箱养鱼等特色养殖,扶持发展种养大户9户,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736万元。二是做大水电产业。积极主动服务好坝沙河、大黑山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建设,引水隧道、厂房等基础工程有序推进,两座水电站主体完工,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三是做优旅游产业。积极构建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黑山酒店、滨江花园酒店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大黑山哈尼特色集镇》整体规划编制完成。戈兰钓鱼平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完成,集镇观景台代建项目竣工试运营,火箭山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展土地挂牌工作。四是做活劳务产业。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向外输出与就地就业相结合,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有序转移劳动力110人次,实现收入250万元。

七、狠抓社会事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突出民生保障,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一是强化教育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狠抓控辍保学,适龄儿童、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99.5%、99.8%、99.14%。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补助“营养餐” 140余万元,受益学生1758名。实施完成撮洛小学综合楼、中心完小学生校舍改造、中学食堂和沐浴室建设,启动实施中心完小教学楼、中学周转房等校舍改造工程。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验收,被评为“教育督导先进乡镇”。二是强化医疗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基础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绿春汇民医院。2016年,全镇新农合参合17957人,参合率达98%,减免医药费185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不断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全年人口出生128人、死亡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7‰。三是强化科技文广工作。充分发挥“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功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文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群众路线杯”、“三八”节、“重阳”节等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年更换“户户通”520台、“村村响”41台,农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难问题明显改善。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强化民政优抚,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51余万元、农村低保金1335.3万元、救灾资金28.89万元、优抚金17.3万元、孤儿生活补助金37.4万元、高龄补助金17.4万元、特困户慰问金9000元。深入开展残疾人助学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8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参保8406人,参保率达100.79%,为2182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209万元。妇女儿童、保密、统战、民族宗教、关工委等各项事业统筹推进,统计、档案、环保、防震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扎实有效。

八、狠抓社会治理,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狠抓和谐稳定工作,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打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一是开展纠纷调处。主动做好胶区、库区和项目建设中凸现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实行星期六(街天)接访日制度,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和办理。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10件,办结103件。立刑事案件15起,成功破案7起。发生治安案件8起,查处5起。受理矛盾纠纷82件,调解成功70件。二是推进平安建设。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行为。毒品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校园周边安全工作扎实推进,组织派出所民警、联防队员、民兵开展经常性治安巡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抓好安全生产。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主体责任,重大节日和双休日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严格实行,镇、村、组三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构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和遏制。 “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岗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受训250人次。四是推进依法治镇。始终把法治作为政府工作的有效抓手,坚持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指导实践,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强化社区矫正, “平安村寨”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 “安全文明村寨” 52个、 “无毒社区” 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 7个。

九、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是平河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过去的四年,是充满挑战的四年,是克难攻坚的四年,也是满载收获的四年。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历程,在应对各种艰难险阻、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乡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镇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四年来,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最大的要务,不断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2012年相比,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7650.2万元提高到12108.9万元,年均增长14.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75.06元提高到6331元,年均增长34.17 %;人均有粮由322公斤提高到326公斤,年均增长0.3%;固定资产投资由3110万元提高到3.8亿元,年均增长达280.47%。镇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四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最大的支撑,坚持不懈调结构。生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种植面积达25.07万亩,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规模化养殖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养殖户达12户,畜牧业产值累计达2.27亿元, “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电力产业持续开发,建成总装机达45万千瓦的戈兰滩水电站,装机4.04万千瓦的坝沙河、大黑山两座水电站即将竣工投产。旅游产业逐步兴起,依托大黑山现代特色农业集镇,集吃住、物流、百货批发为一体的第三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形成,观景步行道、观景台、灯光亮化等景观工程实施完成,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劳务产业稳步提升,累计转移劳动力2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00万元以上,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四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引擎,坚持不懈抓投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12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有效实施,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筹资2500多万元,实施完成了瓦那至岩弄、哈的、大田、鲁马鲁巩等50多公里通村公路和戈兰、处塔、撮洛、嘎处等180多公里产业路建设,协调实施完成了上江桥改造提升工程, “镇通村、村通村、村通组”的路网结构基本形成。水利设施逐步完善,拉龙片区综合开发、三楞片区以工代赈等项目有效实施,罗布巩、巩俄、瓦那等12条三面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修复水沟50余条,改造中低产田30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3450亩。完成8个村委会60多个村民小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2000户9075人51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电网建设继续优化,嘎处110千伏变电站,骑马坝至大黑山、江城至大黑山110千伏等重大电力项目实施完成,农网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受益606户12854人。集镇优势日益凸显,《绿春县大黑山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总体规划(2013—2030)》编制完成,新区道路硬化、集镇观景步行道工程、灯光亮化、垃圾处理场扩建等项目稳步推进,农技站、林业站、财政所等业务用房和廉租房、镇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大黑山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初具规模,特色集镇的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3G无线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4G无线信号覆盖镇政府驻地及部分自然村。农村基础建设扎实有效,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美丽家园重点村5个、做特民居737户,农村危房改造1911户,扶贫整村推进12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易地扶贫搬迁14个,滑坡搬迁避让5个,财政“一事一议”项目10个,财政奖补项目3个,省州县对口部门帮扶项目30个,库区后扶项目15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四年来,我们始终把建设幸福大黑山作为最大的目标,坚持不懈抓协调发展,集中有限财力办实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排除危房和改扩建校舍4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卫生院改造提升和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疾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新农合年均参合率达98%以上,累计减免医疗费921万余元,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聘用9名文化宣传员,新建9间农家书屋、42支村级文艺队、9个文化活动室、2个文化活动场地、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群众看书难、学科技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安装“村村通”、“户户通”3728台,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62户,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诚信、文明新风深入人心。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城镇低保金201万元、农村低保金5520万元, 社会养老保险年均参保率达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是新一届镇人民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全镇脱贫摘帽奋力冲刺的关键一年,更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决战贫困决胜小康至关重要。

二、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度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8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5个。分别是:

1乡党委

2文化和体育

3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

4林业站

5国土

6计生办

(二)部门人员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末实有人员编制61人。其中:行政编制26人(含行政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35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5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24人(含行政工勤人员1人),事业人员28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4人)。

离退休人员16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16人。

实有车辆编制8辆,在编实有车辆8辆。

第二部分 2016年度平河镇部门决算表

第三部门 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度收入合计1359.80802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359.808023万元,占总收入的100%;上级补助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事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经营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附属单位缴款收入00万元,占总收入的0%;其他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绿春县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度支出合计1568.95072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50.280671万元,占总支出的48.72%;项目支出618.670050万元,占总支出的51.28%。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绿春县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568.950721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686.32592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30.32%;

2.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1.257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5.4%;

3.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179.22542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2%;

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支出31.51293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1.84%。

5.农林水(类)支出492.4294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23.63%。

4.城乡社区(类)支出168.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6.19%。

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支出1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24.9%。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绿春县平河镇人民政府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52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2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25万元。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相关口径说明

1.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2.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指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4.“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当年通过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同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四)附属单位缴款:指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五)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等之外取得的收入。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即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七)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支出预算因客观条件变化未执行完毕、结转到本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既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也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的结转和结余。

(八)结余分配:反映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

(九)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既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也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的结转和结余。

(十)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一)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附件【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