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42426-636
-
发布机构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3-06-14
-
时效性有效
送技下乡为乡村振兴激活“新动能”
绿春县人社局以“提技能、促就业、增收入”为核心,重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点劳动力、低边村劳动力、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家庭劳动力、三类监测对象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挂好“作战图”、把好“入口关”、打好“需求牌”、用好“指挥棒”、做好“就业关”,在各乡镇“送技下乡”“技能云南”、脱贫人口“人人持证技能致富”等专项行动全面铺开。
聚焦目标导向,挂好“作战图”。按照省州县今年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要求,我局早谋划、早部署,确保培训早发力。年初,组织动员乡镇、辖区内相关企业进行了大范围培训需求摸底,经全面排摸,进一步掌握了16-60周岁劳动年龄段内人员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意愿和就业创业方向,精准建立了“就业意愿需求清单”。及时制定下发了《绿春县2023年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根基工程三年行动2023年度重点工作的通知》《2023年度脱贫人口“人人持证技能致富”专项行动的方案》,2023年全县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0人。做到对有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应培尽培”“能培尽培”,明确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措施清单,实现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
选择培训机构,把好“入口关”。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5家省州优质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县人社局派出工作组到实地监督检查培训考勤、教师资质、培训内容等情况。严格落实培训班次“开班前验证、培训中检查、培训后考核”工作机制,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立足实际需求,打好“需求牌”。立足我县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需求,坚持劳动力“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培训前意愿调查需求情况,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开展理论培训过程融入当前党的时事政治、消防安全、禁毒防艾、电信防诈、邪教防范、安全生产等内容,双面拓展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实事知识。截至目前共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7班次1300余人,培训工种涵盖手工电弧焊、畜禽养殖技术、割胶技术、乡村电子商务、民族刺绣培训等,多渠道拓展了劳动力就业渠道。
深化监督管理,用好“指挥棒”。通过采取“日常抽查+随机抽查”“实地抽查+视频指令抽查”“现场签到抽查+电子培训券打卡抽查”六种监管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每期培训班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督促培训机构从学员精准、课堂管理、教学质量、师资配备、后勤服务等方面加强提升,提升我县职业技能培训成效。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深入各乡镇开展农村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现场检查27批次。
加强跟踪服务,做好“就业关”。做实“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两个清单,培训期间,通过推行“培训+就业+增收”一体化机制,加强培训内容和转移就业宣传力度,不断加强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加强培训就业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持续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输送服务,切实增强了以培训促就业的实效性。
目前通过开展手工电弧焊、畜禽养殖技术、割胶技术、乡村电子商务、民族刺绣等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劳动力的自我发展素质。养猪专业户杨师傅说,通过参加畜禽养殖培训,参照老师传授的知识开展养殖,切实提高了动物的疾病防治知识;种植户石师傅说,根据培训学习老师传授的种植提升技术,提高了自家八角的产量和质量,体会到了科学种植带来的实惠。
撰稿单位:绿春县人社局
撰稿人:马勇强、谭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