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43156-404
-
发布机构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9-15
-
时效性有效
绽放在边境线上的脱贫之花——记平河镇车里村委会的“蜕变”
绿春县平河镇车里村委会位于平河镇西部,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南与越南毗邻,国境线长33.3公里。辖内有车里、马柒、倮独、合苏、爬别、杜迫、甲斯7个村小组,哈尼族为世居民族。“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全村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
2020年4月,车里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正式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顺利脱贫摘帽。但是,脱贫并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为建设边疆新农村地区开创大跨越、大发展,全村人民群众积极的投入到国门建设的新时代中。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经过六年的脱贫攻坚建设,老百姓高兴地说:“如今公路修到家门口,出行条件改善了,逢年过节外出旅游已经不是难事了;村子里也新建了幼儿园,学前教育也有了;卫生院在家门口,看病也不用再去镇上了,农闲时还可以跳跳舞;外出务工挣了钱,就可以回家买车盖新房了……”。
车里村委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些变化除了群众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
发挥“领头雁”作用 当好群众贴心人 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始终将群众工作放在工作首位,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对待,坚持不懈地在各村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地贯彻党的惠民政策。积极处理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干部认真执行党的各项决策,带头搞好民族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全体党员同志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利益。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打造“零距离”服务群众的车里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队伍。
推广“动力小站”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满意度
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内生动力不足,设立动力小站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实践。动力小站成立后,车里村委会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与动力小站积分兑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通过开群众会,听民声察民情,探索出了“四步”工作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实现贫困群众“从观众到演员、从客人到主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生活、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激发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内生动力。同时,利用村村广播响宣传《收家治家》指南,以“整顿家风、整理家庭、整治村寨”思想扶贫的“三整”为动力小站积分兑换主要内容,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到户督促指导,通过各村的微信群宣传村民李我坚、李鲁衣成等长期保持卫生干净和整治效果明显变化的照片前后对比,以及积分兑换等工作情况,教育引导大家收家治家,以点带面,彻底改变村内公共场所、农户房前屋后的“脏、乱、差”等现象,有效地提高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治理与思想扶贫大融合。经过村“两委”会研究后决定:以各村的积分总数为依据每季度开展一次“文明村寨”的评比活动,花小钱办大事,让动力小站真正成为改变群众内生动力的“加油站”,引领基层治理,提高群众参与度,激发老百姓内生动力,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
强化设施建设 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树新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哪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在挂联单位的关心和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车里村委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全村162户C、D级危房于2019年10月全部改造竣工完毕并入住,危房全面清零。各村民小组每周一、三、五打扫公共卫生,每月10日集中处理垃圾,全村环境卫生、室内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居家治家管理成为常态化。为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生活、卫生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协调挂联单位州林业草原局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购买垃圾桶150只,推车28辆分放到7个自然村组织村民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和动力小站建设10万元及车里村森林防火通道修复10万元);州林业草原局投入项目资金12万元,安装7个自然村的太阳能路灯290盏。县外事办对挂联的17户贫困户补助水泥共计38吨。
车里村委会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完成村内道路的全面规划建设,出现了村内路成网、户户相通。同时,进行了全面的厩改、厕改及厨改,优化了生活条件,彻底改变了村内脏、乱、差现状,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边民收入 脱贫致富奔小康 车里村委会境内群山连绵、坡陡沟深、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平河镇党委政府、挂联单位州林草局多次调研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研判,经过研究决定:车里村委会因地制宜发展蜜蜂养殖这一投资少、见效快、不占地、无污染的产业。为了帮助贫困户进一步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养蜂技术水平,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驻村工作队请来了养蜂专家,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了集中培训,并积极协调资金,帮助贫困户实现了最快投入养殖,发展生产。通过实践,目前车里村委会的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养蜂产业“蜂’生水起,甜“蜜”脱贫。
克服疫情影响 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车里村委会马柒村与越南贡卡村之间有一条民间便道,为筑牢疫情防控墙,车里村委会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即坚持党建引领,整合村社干部、驻村队员、村小组干部、外事界务员、护林员、护村队、党员、村民等力量,协调配合边境管理大队、公安等部门,做好在边境一线通道、便道、小道设点堵卡和边界线巡逻防控,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防境内外人员出入境。同时,积极做好边民的思想稳定工作,防止边民恐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密切关注周边动态,严防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另一方面,为加快复工复产,防止脱贫不稳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截至目前车里村委会辖区内未发现新型冠状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
采取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车里村委会围绕经济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带动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积极为村民出谋划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依托土地、延边、民俗、政策等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济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一是鼓励少数民族劳务输出。村“两委”班子将外出劳务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通过组织村民学技能、请返乡者讲经验、组成留守互助组等方式,积极鼓励村民到外务工,增加收入,同时,每年还与外出党员和群众相互“致信通话”,保持联系。二是发展村集体经济。车里村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依托集体土地,对林地逐年补植,发展八角、荔枝等产业,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村局面。三是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为有效实施和管护新农村建设项目,该村还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全力推行“四议两公开”,使村内事务决议充分、公开透明。充分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习俗,在扶贫过程中不以大众化的思维认识民族文化,而是综合民俗文化的特点,尊重群众的发展意愿,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扶贫过程中。
“十三五”以来,车里村委会严格落实边民补助政策,加大沿边守边员、界务员、护林员等对象的补助力度,全村户籍人口641户3017人享受了延边居民补助政策,辖区内自然村边民住房进行了外观改造。群众住上了新房、喝上了饮用水、贫困生没有一个辍学,人人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边境居民守边固边的获得感和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为了始终牢记“脱贫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群众还自发在屋顶上挂起了国旗,成为了边境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一步,车里村委会将认真总结脱贫攻坚中的实践经验,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使车里村的脱贫攻坚之花在边境线上炫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