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lcxrmzf/2024-00106
-
发布机构绿春县人民政府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2-16
-
时效性有效
绿春县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
监督索引号53253100700010000
绿春县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
目 录
一、财政预算报告〔绿春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绿春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附表)
三、绿春县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表(附表)
四、绿春县2022年三公经费公开情况
五、绿春县2022年对下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六、绿春县关于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七、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八、绿春县2022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九、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公开
十、2022年财政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财政预算报告
绿春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2年1月14日在绿春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将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提请本次会议审查,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2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九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紧扣州委“13568”工作思路,抓住南部振兴重大机遇,坚持组织强边、生态立边、开放活边、文化兴边、和谐稳边一体推进,着力打造“生态哈尼城”、建设边疆党建特色区、绿色生态发展区、开放发展枢纽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落实更加稳健有效的财政政策,为绿春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附表一、二、三)
全县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22,981万元,为调整预算数22,530万元的102%,同比减收2,063 万元、下降8.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946万元,为调整预算数16,400万元的103.33%,超收546万元(其中:10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41万元调整用于发放机关事业人员奖励性绩效),同比增收1,023万元,增长6.4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7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8.77%);非税收入完成12,070万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1.2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3,639万元,为调整预算数230,072万元的88.51%,短支26,421万元,同比减支55,704 万元,下降21.48%。减支原因: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减少,其中:涉农整合资金减少16,695万元;特殊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减少11,299万元;交通项目资金减少6,166万元;住房保障资金减少4,258万元;教育经费减少898万元;卫生健康资金减少1,760万元;公共安全方面资金减少90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附表四、五、六)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59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2,740万元的240.77%,超收3,857万元(其中:3,627万元用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弥补“三保”缺口;230万元用于专项债券付息支出),同比增收 2,100万元、增长46.70%。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3,99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24,791万元的96.79%,短支796万元,同比减支38,516 万元、下降61.61%。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附表七)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6万元(为上级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增支4万元、增长200%。
4.社会保险基金执行预算(附表八、九、十)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0,179万元,为调整预算数66,827万元的105.02%,同比增长8.4%,增收5,41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9,491万元,同比增长32.2%,增支19,355万元。
5. 政府债务情况
截止2021年底存量债务余额193,83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00,637万元、专项债务93,200万元。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19,800万元(绿春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资金支出10,000万元、绿春县县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资金支出9,800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14,000万元,用于2021年到期的政府债券。2021年政府性债务规模在上级核定(212,047万元)的债务限额范围内。
(二)落实县人大决议决定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县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2021年预算草案的决议、审查报告,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和预算约束,全力以赴抓收入,强化调度促支出,优化结构保重点,加快改革提效能,较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聚焦组织收入,多管齐下增强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收入征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持续加强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监控,税收入完成4,876万元,全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2,070万元,增收3,390万元。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等收入的征收管理,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597万元,同比增收2,100万元,有效弥补公共预算的财力缺口。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工作思路,紧抓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加大力度争取中央、省、州资金支持。全年向上争取资金224,086万元(含新增专项债券19,800万元,再融资债券14,000万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缓解财力缺口和政府偿债压力。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建立“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长效机制,全年通过对结转结余资金、实有账户资金清理,共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603万元,主要用于为民办实事、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弥补公共预算财力缺口,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聚焦服务供给,点面共进深化民生福祉
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兜牢“三保”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一方面压缩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加大对疫情防控及“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教育经费支出39,45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9.4%,主要用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发放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支出25,494万元,确保我县公办教师工资不出现拖欠现象。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新提升。全年卫生健康支出28,263万元(含州级12,983万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投入3,730万元,及时建立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机制,畅通防疫物资采购渠道,全面落实疫情隔离防控费用、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防疫物资采购经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投入12,983万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投入627万元,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投入2,10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从年人均74元提高到79元,新增218万元统筹用于加强基层疫情防控经费保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效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居民享受更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社会保障支出32,897万元,同比增长6.52%。其中,投入14,034万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金支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比2020年提高3.7%左右;投入3,912万元,用于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投入6,094万元,用于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投入16万元,用于发放稳就业奖补,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四是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优化配置财政支出结构,补齐文化支出短板,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全年投入103万元,主要用于文化馆免费开放、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聚焦重点难点,千方百计打赢打好攻坚战
一是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导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美丽。全年支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36,004万元。其中:投入2,119万元,用于支持雨露计划、就业扶贫、住房安全保障扶贫等,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投入9,315万元,主要用于耕地力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投入8,775万元,用于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小型水库养护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投入10,546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3,989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方面,为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投入1,26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环保支出2,414万元,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三是支持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财政风险有效管控。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结合我县2021年到期债券和新增债券实际需求,主动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衔接,争取再融资债券1.4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县到期政府债务还债压力。2021年共筹集资金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息18,272万元,其中:本金8,930万元,利息9,202万元。
4.聚焦纾困惠企,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我县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免5,323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恢复生产。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优化县域金融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5.聚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预算管理改革步伐加快。加快推进“业务+技术”双轮驱动的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促进财政监督、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全面深度融合。二是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提质增效。以增强政府采购意识、规范采购行为、落实采购主体责任为抓手,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全年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1,17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0,774万元,节约资金396万元,节约率3.54%。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有新进展。拟定出台《绿春县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对县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功能定位、业务范围、资产划转、人员管理、公司运营、考评监督等方面内容进行改革,形成“腾达集团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功能覆盖城市开发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文体旅游康养开发经营、规洞河园区开发建设与服务等业务范围。提高国有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建设主力军作用,更好服务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四是审计整改有效落实。对审计反映的各项问题积极整改,如:《绿春县财政局2020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绿春县2021年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专项审计》、《绿春县2020年度县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审计》提出的审议意见所反映的问题逐条抓好整改,一一落实。
各位代表,虽然一年来的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县财政经济运行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小的现状仍然存在。全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叠加,财政收入持续高速恢复性增长难度加大;二是收支平衡难度越来越大。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新增可用财力有限,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财政管理能力仍需提升。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强、预算调整调剂较多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财政基础管理和预算管理还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仍较薄弱,资产管理水平和配置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过“紧日子”的思想还需进一步树立,在开源节流、勤俭节约上尚需下更大功夫。
二、2022年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
2022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州、县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领域经费保障,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控,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持经济合理较快增长,注重实效,服务大局,着力助推“三个示范区”、“一城四区”建设,为绿春全面振兴提供财政支撑。
编制原则:兜牢兜底“三保”、坚持量入为出、厉行勤俭节约、突出保障重点、加强绩效管理、全面统筹协调
(二)2022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情况(附表十一、十二、十三)
(1)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拟安排25,570万元,同比增加2,589万元、增长11.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17,454万元,同比增加508万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7,70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3%,非税收入9,75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55.8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209,749万元,同比增加6,110万元、增长3%。
(2)县级财力拟安排“三保”支出90,647万元,其中:保工资安排76,547万元、保运转安排9,444万元、保民生安排4,656万元),比上年增支22,478万元,主要是增加: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清算补发资金1,379万元,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收不抵支补助资金2,403万元、做实历年机关事业人员职业年金和利息2,700万元、人员工资增支4,136万元;保运转9,444万元,主要增加原因是村干部待遇和乡镇、社区工作经费提标(每个乡镇增加10万元)及临聘人员补助经费增加;保民生4,656万元,同比增支1,752万元,主要增加2006年至2020年特岗教师养老保险1,439万元,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支出均不同程度增加。
2.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附表十六、十七、十八)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拟安排29,357万元,同比增加22,760万元、增长三倍多,增加原因:主要是预计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4,91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拟安排5,356万元,同比减少18,639万元、下降77.68%。下降原因:主要是2021年专项债券转贷收入安排支出19,800万元,2022年专项债务收入无法预计;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核算26,786万元,弥补“三保”缺口。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附表十九)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拟安排6万元(均为上级补助收入),与2021年持平。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附表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76,744 万元,同比增长9.35%,增收6,56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73,834万元,同比减支5,657 万元、下降7.12%。下降原因是:一方面,2022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上解支出提前至2021年上解;另一方面,城乡居居医疗保险实现全州统筹,异地就医费用增加。 -
三、2022年财政工作措施
2022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及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巩固提升财政服务大局和保障发展能力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和服务,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做好收入文章,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在抓好税收常量征管的同时,着重做好五篇增量“文章”:一是做好土地“文章”。在土地收储和出让方面,要强化部门配合、县域联动,做到应收尽收、应储尽储;同时采取土壤改良等有效措施,在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土地指标出让,有序推进各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二是做好资产“文章”。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售工作,使“资产”变“资本”。尤其是进一步加快驻昆办按商品房进行市场化公开销售,销售所得扣除建安成本和相关税费后,利润全额上缴县财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公共预算平衡压力。三是做好项目“文章”。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夯实新的税源增长点。四是做好向上争资“文章”。要紧密跟踪、研判、吃透中央、省、州“六稳”、“六保”的政策机遇,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和事关我县振兴发展的好项目,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补助力度,全力缓解财政平衡压力。特别是要加大向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的力度。在国家严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背景下,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按照国家“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准做实项目储备,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对接,全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同时要深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加快项目申报审批,避免“钱等项目”。五是做好盘活存量“文章”。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盘活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各领域“沉睡”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举措,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力度,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竞争力。用足用好各项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重大项目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我县“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落实中央直达资金监管要求,常态化监督直达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充分激发人才要素活力,支持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支持科研创新、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等行动,助力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人才培养引进,让生态绿春成为“敞开怀抱、拥抱人才”的天堂。
(三)优化支出结构,促进民生改善升级。对中央、省、州出台的民生支出政策,做到“应保必保”;对本级地方出台的民生支出政策,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结合,与财力保障水平相匹配,通过政策评估等方式确定合理的支出标准与稳定的保障机制,提高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突出公共财政导向,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注重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 “六保”任务。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稳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坚决兜紧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把财政支出转化为群众实惠。
(四)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在经济运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分析,确保收支平稳运行。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完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三保”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地位,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持“疏堵结合、开好前门、严堵后门”的原则,强化隐性债务风险管控和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大力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总体可控。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内控、绩效、监督等一体化全流程管理,确保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全程线上运行。深入落实零基预算理念,健全财政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项目库建设和加强预算评审,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衔接。二是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推进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评审相结合的预算源头管理,开展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价,深化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以最小化的财政投入实现最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健全以政府财会监督为主导的体系框架,推动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六)强化执行意识,坚固疫情防线。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密切跟踪疫情发展态势,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不断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坚决阻断病毒扩散蔓延,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以最严谨的态度、最细致的工作、最有力的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支出,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当担新使命,担当实干,争先跨越,扎实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为绿春全面振兴贡献财政力量!
第二部分:绿春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附件)
附表:
表一、绿春县2021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二、绿春县2021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三、绿春县2021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表
表四、绿春县2021年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五、绿春县2021年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六、绿春县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表
表七、绿春县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表八、绿春县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九、绿春县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十、绿春县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表
表十一、绿春县202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表
表十二、绿春县202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表
表十二—1、绿春县2022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表
表十三、绿春县202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表
表十四、绿春县2022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表
表十五、绿春县2022年各种专项经费支出预算表
表十六、绿春县2022年基金预算收入表
表十七、绿春县2022年基金预算支出表
表十八、绿春县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表
表十九、绿春县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表
表二十、绿春县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表
表二十一、绿春县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表
表二十二、绿春县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表
第三部分:绿春县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表(附件)
附表:
1-1 绿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2 绿春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3 绿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4 绿春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情况表
1-5 绿春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情况表
1-6 绿春县一般公共预算专项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1-7 绿春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1-8 绿春县“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2-1绿春县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表
2-2绿春县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表
2-3绿春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4绿春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5绿春县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表
3-1绿春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3-2绿春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3-3绿春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4绿春县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5绿春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
3-6绿春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4-1绿春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2绿春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表
4-3绿春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4绿春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5-1绿春县政府一般债务分地区限额表
5-2绿春县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3绿春县本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4 绿春县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5绿春县本级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6绿春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
5-7绿春县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5-8绿春县年初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表
6-1重点领域项目文本公开表
6-2重点工作情况解释说明汇总表
第四部分:绿春县2022年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说明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决策部署和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经县财政局汇总,绿春县各部门,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和各乡镇使用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2022年预算安排情况如下:
2021年全县“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1,657万元,其中,安排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59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067万元。
与2021年年初预算相比,全县“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增加170万元,增幅11%。具体包括:公务接待费减少17万元,减幅2.8%,主要原因是因不断深化厉行节约政策,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187万元,增幅21%。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增加64万元,增幅100%,主要原因是交警部门增加执法公务用车购置资金64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增加123万元,增幅14%;主要原因因疫情防控强边固防防控人员的增加相应公务用车运行费增加。
附件:“三公”经费口径说明
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1)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领导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3)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二、“三公”经费预算数是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从年初预算批复中安排用于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的预算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三、使用县级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的部门均纳入统计的单位范围。绿春县各部门“三公”经费,由各部门自行公开。
第五部分:2022年对下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我县财税部门在认真分析乡镇收入的基础上,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优先保障工资、财力向乡镇倾斜、激励乡镇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下,各乡镇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统筹安排,由县级财政全额保障工资、机构运转和民生保障,其余项目支出实行收入与支出挂钩。上级给予我县的转移支付资金已全部计入财力统筹安排全县支出,故2022年预算草案中未单独反映县对各乡镇转移支付资金安排情况。
第六部门:绿春县关于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2022年年初,我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93,838.3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00,638.32万元(含再融资置换29,411万元),专项债务93,200万元。2022年1月,红河州财政局提前下达绿春县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000万元,政府债务到期债券偿还760万元,截止2022年2月末债务余额196,078.32万元。
经红河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我县增加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19,800万元,新增后,我县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12,04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18,847万元,专项债务93,200万元。与2021年12月底债务余额相比较,未超限额。2021年安排5,853万元用于政府债券转贷付息。
第七部分: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特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也是缓解收支矛盾的重要举措。我县高度重视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精神,把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嵌入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加快建设绩效财政,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逐步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五有”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贯穿于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认真落实部门预算的主体责任,切实转变只注重争取资金,而不重视绩效的现状,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八部分:绿春县2022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绿春县2022年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围绕十四五规划,根据国家战略决策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和我市发展实际,投资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及生态、公共服务与应急管理、城乡融合发展能源、水利、新型城镇化等项目,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编制2022年城建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2、预算资金
绿春县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专项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全面摸清我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全县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如下表: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函〔2020〕74号)
2、资金预算
第九部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公开
县财政局在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示公告财政衔接资金分配结果。也要求项目单位采取村务公开、村民大会、张榜公布等方式在项目实施村委会和自然村进行公示公告,公示公告的内容包括:项目计划安排、建设内容及规模、补助标准、资金到位、资金投入使用、筹资、集资、捐赠、投工投劳、工程质量、项目进度等。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时期、多种方式的公示公告,提高项目资金透明度,把扶贫项目安排、资金投向、使用及项目实施等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截止2021年12月27日,绿春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7797.38万元。其中:
(一)整合财政衔接资金29268.4万元。
(二)整合其他涉农资金8528.98万元。
拨付情况:
已拨付项目实施单位37797.38万元,拨付率100%。分类看:
(一)拨付财政衔接资金29268.4万元,拨付率100%。
(二)拨付其他涉农资金8528.98万元,拨付率100%。
支出情况:
截止2021年12月27日,项目实施单位实际支出31830.62万元,支出率84.21%。分类看:
(一)财政衔接资金支出24554.05万元,支出率83.89%。
(二)其他涉农资金支出7276.68万元,支出率85.32%。
第十部分:2022年财政名词解释
【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指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通过财政对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政府性基金预算】
按照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分类,政府预算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指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分为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两个部分。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的界定,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基金收入有指定用途,必须保证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专款专用。因此,基金预算收支科目一一对应。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用来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经营活动的特定收支计划。一般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效益,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是指国家按年度和规定比例向企业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计划;支出预算是指国家根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用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补偿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支出计划。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是落实《预算法》的客观要求,建立跨年度财政预算平衡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建立可以实现不同年度间预算平衡的“以丰补欠”,为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打下坚实基础。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须将年度净结余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基层“三保”】
是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其中,“保工资”是指保障国家及省出台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离休人员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随工资计提的附加支出等支出。“保运转”是指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离退休公用经费、村(社区)人员和运转经费等支出。“保基本民生”是指按统一保障范围、支出标准,直接兑现到个人的民生支出,包含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城乡低保等基本民生政策。
【直达资金】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关于建立特别转移支付机制决策部署,切实管好用好纳入直达机制实行特殊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简称直达资金。资金范围包括: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资金(简称中央直达资金);其他惠企利民资金(参照直达资金)。财政部通过联通各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确保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目前,直达机制运转有力、有序、有效,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直达资金已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调入资金和调出资金】
是指政府为平衡预算收支、从某类资金向其他类型预算运用调入、调出方式进行资金调拨,而直接用于平衡年度预算的其他资金。一般公共预算可从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资金调入;基金预算可从其他资金调入。被调方作调出资金处理。调入、调出两方匹配对应。
【现代财政制度】
现代财政制度是指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表现为:体系上要统一规范,即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公平统一、调节有力的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功能上要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财政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调节分配、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职能;机制上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包括权责对等、有效制衡、运行高效、可问责、可持续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重点民生支出】
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依照职能,用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粮油储备、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支出;用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支出;剔除并未直接投入民生的支出,即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大类支出中的“管理事务”款和“行政运行”项。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方位”是指将各级政府收支、部门和单位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实施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是指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完成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在预算申请环节,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在预算执行环节,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在预算完成环节,开展绩效评价,并开展结果应用。“全覆盖”是指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资活动,不留死角。统筹实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
指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为公益性项目发展举借,需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包括: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预算法》实施后在国务院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并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外债转贷债务。
【政府债券】
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发行并办理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政府债券和置换政府债券、再融资债券;按偿还资金来源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新增政府债券】
按照《预算法》,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公益性资本性支出, 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不得安排偿还存量政府债务本金及利息。
【一般债券】
指地方政府针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本金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专项债券】
是指地方政府针对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债券的发行要对应相应的政府性基金项目,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本金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每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和总限额,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每年各地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和总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限额内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人民政府,并向社会公开。省级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依照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由省级人民政府代为举借。省级财政部门在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合理搭配债券期限,安排债券发行兑付。
【盘活资产】
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过程。通过摸清家底,分析资产的结构,查找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不断实现资产运作和资产配置的最优化。
监督索引号53253100700010111
附件【绿春县2022年财政资金专户资金情况表.xls】
附件【绿春县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样表.xlsx】
附件【绿春县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草案).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