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规划计划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630
  •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3-19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县扶贫办对《绿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中期评估报告

绿春县扶贫办自2016年以来,紧紧围绕《绿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纲要中规划实施扶贫攻坚项目20项,涉及资金55.42亿元,由扶贫办牵头组织实施的共11项,涉及资金43.94亿元)。自纲要发布以来,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把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分类指导,整合资金,完善措施,明确责任,合力攻坚,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将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规划纲要中涉及脱贫攻坚工作完成情况

(一)整乡推进项目

纲要中规划建设规模为:实施6个乡镇,主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升、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投资7.2亿元。规划实施情况:2016年以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启动实施平河镇、三猛乡整乡推进项目,共实施完成茶叶提质增效7740.77亩、八角提质增效600亩、南板蓝根2000亩、砂仁12000亩、排水沟15.424公里、蓄水池670立方米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7年后,因“四到县”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等政策出台,由县级统一整合资金,统筹实施脱贫攻坚项目,不再单列项目实施。下一步将按照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二)行政村、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

纲要中规划建设规模为:实施48个行政村和53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主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升、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投资4.6亿元。规划实施情况:2016年以来,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40万元,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4个,共实施完成胡椒6500亩、村内道路硬化99901.72平方米、村内场地硬化2470平方米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7年后,因“四到县”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等政策出台,由县级统一整合资金,统筹实施脱贫攻坚项目,不再单列项目实施。下一步将按照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三)上海帮扶项目

纲要中规划建设规模为:实施6个乡镇,主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升、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投资6000万元。规划实施情况:2016-2017年,共投入沪滇对口帮扶援建项目资金1821万元,项目分别安排在大水沟乡、大兴镇和牛孔镇,主要实施新纲要示范村整村推进、贫困村综合能力提升、产业发展项目,共实施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3229平方米、排水沟5.05公里、公共卫生厕所21间、挡墙2697.9立方米、太阳能路灯210盏、猪厩191个、村活动室5幢2020平方米、板栗种植2000亩、发放鸡苗178660只,茶叶提质增效1616.5亩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上海市长宁区对接汇报工作的力度还是不够,积极主动对接落实各项目资金的意识仍需加强;如何更好地推动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的实施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下一步将充分动员和发动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对接申报各类项目,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与沪滇帮扶项目资金整合一起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实施的效益。

(四)小额到户贷款

纲要中规划投放规模为:在全县四镇五乡投放产业扶贫到户贷款1.5亿元。规划实施情况:2016-2017年共投放小额到户贷款7209万元,贴息资金360.45万元,共惠及建档立卡群众1619户6962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金融部门与各乡镇沟通协调不够,工作衔接存在一定差距;宣传小额信贷政策知识的工作力度还需加强。下一步将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使用小额到户贷款能成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五)其它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山区综合开发、连片开发、安居工程、连片特困地区扶持发展、产业扶贫、村级互助资金等项目因“四到县”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等政策出台后,自2016年以来,不再单列项目实施,由县级统一整合资金,统筹实施脱贫攻坚项目

二、规划实施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评价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识别干部、考察干部、考核干部、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把乡镇党政一把手、部门主要领导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重要渠道,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级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不断细化完善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考核评价办法,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各级干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集中各级干部职工的力量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

(二)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扶真贫、真扶贫。建立了精确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动态管理、规模控制、精确识别、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运用贫困识别结果,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单位,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由“喷灌式扶贫转向“滴灌”式扶贫。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三)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认真制定了驻村帮扶规划,驻村工作队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协调资金项目,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具体分配到县级各部门、各单位,形成一个“县级领导包乡、县级部门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子”的挂钩包保村组制度,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确保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县级领导负责国家和省、州关于扶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的检查指导落实,帮助解决挂钩联系乡镇和村组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帮助协调联系乡镇和村组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政策。县级挂钩联系包保单位按照“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计其功、各负其责、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把相应的支农项目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信贷资金等整合起来,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同时,按月进村督查调研,确保指导包保、规划设计、发展思路“三个”到位,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落实机制。

(四)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制度。充分发挥定点扶贫、驻村扶贫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按照已制定好的对口帮扶方案,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长宁区(青浦区)、重庆大学、云锡公司、州移民局等中央省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协调对接,争取在项目、物资、技术及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行业信贷扶贫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帮扶对脱贫攻坚的作用。加强与开远市对口帮扶合作,借助其经济、人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优势互补。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目前贫困状况及致贫主要原因

贫困状况:2017年脱贫2016户9354人,目前,全县还有5个贫困乡镇(其中深度贫困乡镇4个),69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4个),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85户56289人,贫困发生率26.79%,“三区叠加”深度贫困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三区贫困人口规模达到4.5万人,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难以通过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集中扶持的方式进行脱贫和巩固。致贫的主要原因: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不足。

(二)影响贫困变动的原因

目前,市场变幻莫测导致群众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了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差的现象。

(三)扶贫工作具体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中,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受雨季影响,建材运输困难,施工难度加大,导致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项目推进缓慢。尽管县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逐年增加,但因贫困人口基数大、需求多,加之县级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大,扶贫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四、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项目规划抓落实。按照十九大“脱真贫、真脱贫”要求,牢牢锁定脱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抓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二)注重数据监测抓落实。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以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85户56289人为重点,兼顾2014—2017年脱贫返贫户,做到群众认账,逐户销号。

(三)注重厚植产业抓落实。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实施132万亩生物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走有山区特色的产业脱贫道路。依托扶贫资源秉赋,大力发展“长短结合”的扶贫产业,确保脱贫工程项目精准覆盖到村、到户、到人。

(四)注重挂帮联动抓落实。充分发挥各帮扶部门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严格落实好挂联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凝聚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切实整合涉农资金资源,增强扶贫实效。

(五)注重项目带动抓落实。全力破解贫困村脱贫制约瓶颈,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推进贫困村水、电、路、讯、公厕、垃圾池、活动场地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贫困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确定项目,全面打响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战。

(六)注重投入保障抓落实。按照省州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的要求,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彻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化零钱为整钱,集中财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七)注重脱贫责任抓落实。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对照2018年脱贫退出的时间节点和《云南省贫困退出实施细则》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执行统筹指挥,把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层层签订军令状,级级压实分解目标责任,进一步把脱贫责任压紧压实到县级领导、县级各行业部门、各挂包帮单位、各乡镇,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精准发力抓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切实把扶贫主体责任担起来。

绿春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