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规划计划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09178
  •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3-03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绿春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肩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程,改革我县文化工作,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群众健康的文化生活,着眼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方向,从我县文化工作实际出发,特制定《绿春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绿春新世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实施精品战略,开创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城乡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

县、乡文化工作网络健全,乡(镇)文化站有站房、有人员,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达标到二级馆。县乡机关、学校、企业、村委会设有文化室,有条件的村(社)设立“农民文化之家”,有文艺创作队伍,每个村委会或50户以上的村寨要有一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开展活动正常。民族民间文化文艺发掘整理上新水平,以创建哈尼文化特色县为目标,以梯田文化为依托,建成民族文化(旅游)村、黄连山森林公园,推进文化产业培植,鼓励社会、个人参与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工作氛围。县文化馆业务用房达2000平方米,有办公室、会议室、娱乐室、展览厅、练功房、器乐室、文物室、洗相室。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有书库、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外借室、地方文献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采编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两馆建设均达到二级标准。乡镇文化站有300平方米站房,有篮球场、宣传栏、多功能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展览室。村委会有20平方米的文化室,有条件的村(社)建立文化室。县直机关、企业、各中学、乡完小有3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

——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梯田文化为依托,在风情园旁建一个民族文化村,溶“阿罗欧滨”神秘文化与人文景点为一体,展示民族文化和哈尼族淳朴的民俗、多次的风情;开展民族服饰展演和营销民族服饰活动。通过这个阵地和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哈尼族山乡——绿春。

——加强东仰民族歌舞团的组织领导。根据建设哈尼文化特色县的需要,加强东仰民族歌舞团的人事编制和待遇,也承担县大型文艺演出任务。

——逐步配齐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馆人员的百分之八十五,有文学创作、民族民间艺术搜集整理研究、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文物管理专职人员。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推行目标考核管理,促使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做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调查、搜集整理工作;繁荣文艺创作,搜集民族服饰、拍摄一些民族风情专题片,每年组织文化干部培训业务1—2次,专业人员下基层,辅导农村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开展好文物收藏和管理工作,以文补文纯收入每年在1万元以上,每年地州以上展示文艺作品10件以上。

——图书馆每年订阅报刊杂志30种以上,年购进新书5000册以上,人均藏书0.3册,增设电子阅览室,基本满足社会信息服务需要,建立图书数据库,图书采编、流通、上架规范,开展读书活动,摘编科技、经济信息资料,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以文补文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每年建立一个乡(镇)图书销售网络点,增设县城区书店二门市。

——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工作。我县目前核定编制人数事业编制仅4人,根据州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意见》(红政办发〔2003〕86号)文件内容:原则上不少于8人的要求精神,逐步争取解决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行管理站的人事编制问题,建立农村电影工作经费和免费放映补贴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经费投入,并承担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任务,确保农村电影“2131工程”目标的全面实施;逐步争取解决乡(镇)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行管理站的人事编制1—2名,乡镇文化站加挂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行管理站牌子,力争每个乡(镇)恢复2支个体放映队负责农村放映。

——每年建盖2—3个乡(镇)文化站,各文化站每年至少有一支直接组织和辅导的农村文艺队,每年征订报刊杂志5种以上,进购新书200册以上,每年修建两个乡(镇)文化宣传栏,以文补文纯收入5000元以上。开展省级文化站达标及州级文化先进乡(镇)评选活动。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和交通工具,扎实开展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2016年计划完成

——完成大兴镇、三猛乡文化站建设,加强平河边境文化站设施建设,力争大兴镇文化站达到一级文化站标准,三猛乡文化站、平河边境文化站达到三级文化站标准。

——每个乡(镇)筹建两个村委会文化室,完成县直机关、企业八个单位的文化室。

——文化馆、图书馆以文补文纯收入1万元以上,文化站文补文收入5000元以上。

——完成地州以上展示文艺创作作品10件以上。

——争取解决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行管理站的人事编制2名,建立农村电影工作经费和免费放映补贴保障制度。力争乡(镇)恢复2支个体放映队负责农村放映。

——逐步解决东仰民族歌舞团的人事问题,配备音响、器乐、服装、道具等设备。同时,承担县大型文艺演出和送“文化三下”任务。

(二)、2017年计划完成

——完成坝溜文化站建设和骑马坝、大水沟乡文化站的扩建,力争达到三级文化站标准。

——各乡(镇)筹建三个村委会文化室,有条件的乡(镇)筹建2个农村文化室,筹建两个社区的文化室。

——“两馆”补文收入完成1.5万元以上,文化站补文收入完成7000元以上。

——举办绿春县农民文艺汇演,完成20件文艺创作作品展示。

——争取解决乡(镇)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行管理站的人事编制1—2名,乡镇文化站加挂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行管理站牌子,力争乡(镇)恢复2支个体放映队负责农村放映。

(三)、2018年计划完成

——努力做好风情园旁建一个民族文化村建设的具体实施工程。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溶“阿罗欧滨”神秘文化与人文景点为一体,展示民族文化和哈尼族淳朴的民俗、多次的风情,开展大型民族服饰展演和营销民族服饰活动。

——完成大黑山文化站建设和牛孔乡文化站的扩建,力争达到三级文化站标准;各乡(镇)设立三个村委会文化室,县属部门设立10个文化室;完成30件文艺创作作品展示。

——“两馆”补文收入完成2万元以上,文化站补文收入完成1万元以上。

——配备文化市场稽查交通工具,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四)、2019——2020年计划完成

——完成具有绿春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有书库、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外借室、地方文献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采编室、会议室、办公室等,藏书量达4万册,人均0.2册,申报省级二级馆;完成牛孔乡文化站的扩建,到2010年,文化站建设达标达到百分之八十。文化先进乡(镇)达到百分之五十。

——完成我县“三个一”创作工程,即一个民族一首歌,一个舞,一个曲。举办一次绿春县民族民间文艺汇演。

——到2020年,县属机关、企业设立文化室的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村委会全部设立文化室,每个村委会有一支农民业余文艺队,开展活动正常。地州以上展示的文艺作品在50件以上,并跻身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

——到2020年“两馆”补文收入在2万元以上,文化站补文收入在1万元以上,基本建立适应文艺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

五、措施

(一)、成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督促计划的落实。县、乡两级成立以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组织计划的落实。同时,将文化发展计划纳入县乡两级考核指标,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文化工作网络建设,解决乡(镇)文化站房,配备工作人员。将文化站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督促无文化站的乡(镇)尽快建设文化站,使文化工作有阵地,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文化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万元的事业经费(其中图书馆购书2万元,文化馆业务经费2万元,农村电影工作经费和免费放映补贴及农村电影发行管理站农村电影拷贝2万元,其余4万元作为面上扶持经费)。乡级财政每年给予安排文化站5000元经费用于购书,开展正常业务工作,对文化馆、图书馆、民族村建设纳入政府发展计划,尽快搞规划设计,立项匹配资金。乡(镇)文化站建设列入计划予以落实建设资金。各乡(镇)机关及农村文化室的设立由乡(镇)自行自筹资金解决。县属各单位文化室的设立所需资金自行解决。

(四)、切实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活动,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保证每月每村都能看上一场电影。放映农村科教片的由涉及部门(如科委、科协、卫生局、计生委、农、林、牧、水、教委)每年每个单位承担2000元解决科教片拷贝资金。

(五)、重视乡(镇)及部门文化建设。文化工作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首先,乡(镇)文化及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靠乡(镇)党委、政府重视与建设,乡级财政每年应适当安排文化事业费,解决好无站房及订阅不了报刊杂志问题,对文化站人员实行专职专用,各文化站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拟定工作发展计划积极创造工作条件,推进文化建设。目前,占用文化站业务用房的乡(镇)应及时清退,恢复文化站正常工作业务。其次各机关、厂矿、企业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安排一定的活动场地,落实人员,投入一定资金,认真做好部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