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1849
-
发布机构绿春县政府办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12-27
-
时效性有效
绿春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
绿春县人民政府
二0一八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前 言 1
一、面临形势 1
二、背景 1
三、目的意义 2
第二节、 编制依据: 3
一、法律 3
二、行政法规 3
三、地方法规 3
四、部门规章 4
第三节目标任务: 5
一、 规划期限 5
二、规划目标 5
三、重点任务 5
第四节 基本原则 7
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 7
二、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 8
三、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 8
四、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 8
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 8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9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9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15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8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22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24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25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25
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27
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29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33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33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33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34
第十二节 养殖区 36
第四章 保障措施 39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39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39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实施养殖水域容量控制 40
第十六节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40
第十七节要强化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41
第十八节 执法保障 42
第十九节、严格渔业生产各项制度 43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43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4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前 言
一、面临形势
绿春县由于渔业起步较晚,渔业生产方式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渔业科技含量较低,渔业产量逐年呈缓慢增长态势,水产品自给率低。历年来绿春县渔业发展一直属于自发式零星发展,生产方式落后,缺乏整体、长远、科学的渔业发展规划。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不清晰,养殖意识不健全,生产要素价格呈上升趋势,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涨趋势。部分渔业水域污染依然存在,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绿春县渔业仍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渔业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等标准化改造滞后,技术推广、防疫检疫、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原良种生产等公共服务体系依然不完善,渔政执法手段落后、装备不足、管理难度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及转化能力有待加强,渔业信息化水平低,渔业保险、渔民社会保障等政策亟待建立和完善。
二、背景
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农业部关于印发<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农办渔〔2017〕121号)、《红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红河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红农渔〔2017〕22号)的有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我县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渔业发展面临“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国家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国家产业转移等多重机遇。
三、目的意义
我县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及渔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谋划,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建设“一心、两区”,及建设一个能生产上千万尾的鱼苗繁育中心,重点发展稻田生态鱼养殖区、池坝塘养殖区。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绿春渔业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战略目标,以高起点推动绿春渔业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例》、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等法律、法规和文件,为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强对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业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证管理制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好水产养殖与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根据绿春县水域滩涂自然资源条件的特点,结合全面实施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需要,依据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计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划。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二、行政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三、地方法规
1.《云南省渔业条例》
2.《云南省淡水水域使用管理条例》
3.《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四、部门规章
1.《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
2.《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五、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
3. 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的通知
4.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
5.《绿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规划》
6.《绿春生态县规划》
7.《绿春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
8.《绿春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9.《绿春县渔业发展规划》
10.《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第三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至2030年。
二、规划目标
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实现以下目标。
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
2、保障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滩涂,依法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3、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三、重点任务
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潜力和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按照要求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养殖业
依托水域资源优势,宜渔则渔,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建设适度规模化养殖基地。贯彻生态优先、以养为主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建设,推广良种良法、节水节地设施渔业、先进渔机渔具、节能减排、智慧渔业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挖掘养殖潜力、拓展养殖空间,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支持池塘养殖循环用水改造和工厂化养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稻渔综合种养力度,建设一批“千斤粮万元钱”的稻渔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发展地方名特优和高附加值、高效益渔业养殖。抓好品牌创建,抓好“一村一品”建设。
(二)加快调整现代渔业产业结构
做好以水产品加工、物流以及饲料等渔业二产业和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以主导优势品种、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加快水产品品牌创建活动,扶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产地市场为基础、区域市场为中心的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创休闲渔业、农家乐为抓手,加快构建生态休闲、科普教育渔业产业群。
(三)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完成李仙江流域网箱养殖和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实施全年禁养。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作业行为,加强水域生态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管理。抓好增殖放流,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严格执行“双控”制度,规范网具使用。
(四)抓好渔业安全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和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推广使用渔业标准船型,强化渔船救生设备配备。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加大质量安全监测和专项整治力度。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水产品。建立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产地准出和可追溯等制度,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主管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度。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测报,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科学用药指导,完善官方兽医制度,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五)完善现代渔业支撑保障体系
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种业、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测、渔港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及能力建设。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作用,做好技术攻关。完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保障渔业公益性服务事业的正常有序开展,加快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和渔民互助保险。提升现代渔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渔业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水产”建设,提高养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渔业部门管理能力。
第四节基本原则
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
已经养殖的水域滩涂纳入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同时,考虑到目前以渔为生的渔民和因产业结构、规划调整转入养殖的渔农民对养殖水域滩涂的依赖性,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留出足够的养殖区域。
二、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已有区划规定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
三、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如水产原种场等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商品鱼基地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养殖生产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殖水域滩涂发挥最佳效益。
四、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功能的定位作用,协调处理各产业水域滩涂的使用纠纷,做到水域滩涂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同时,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规划的实施,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鼓励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水域,尽可能地减轻养殖压力。
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
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布局,并体现区域特点,客观反映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开发前景,发挥地方水域滩涂的资源优势。
第五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以绿春县行政区域内水域、滩涂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的所有水域和滩涂。主要从电站库区、水库库区、池塘、稻田、休闲渔业和支撑体系等几方面进行规划。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哀牢山南出支脉西南端,地跨东经101°48′至102°39′,北纬22°33′至23°08′之间。东依金平、元阳两县,北靠红河县,西邻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长横距85.2km,南北最大纵距60.4km,国土面积3096.86km2,距河口边境口岸312公里,距金平金水河口岸132公里,距省城昆明446公里,距州府蒙自220公里。
二、地质地貌
绿春县地处哀牢山帚状构造,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东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以耸立于县境中部的黄连山为界,黄连山以北为封闭型地形,黄连山以南为半封闭地形。最高点为黄连山主峰,海拔2637m,最低点为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海拔320m,高差2317m。全县多为高峻条峻状形山地,海拔1200m以下,1200-1600m、1600m以上的面积各占1/3。
县境内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呈中山峡谷地貌,除深切的“V”形谷、悬崖绝壁、活冲沟等景观外,主要是沿各分水岭河流两坡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和阶地。此外,尚有少量现代河流发育的高出河床几米至数十米的洪积扇,如李仙江、小黑江、牛孔河、渣吗河的中下游两岸。
三、类型范围及面积数量
绿春县水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各类水面水域面积51395亩(其中:河流水面26345亩、池坝塘1050亩、电站库区11650亩、水库1752亩、滩涂10598亩),可利用养殖鱼类水面17687亩,占总水面的34.4%。另有常年保水稻田10万亩。水面无污染,水质良好,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是发展我县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池坝塘。绿春县现有池坝塘面积1050亩,其中:渔业专用塘900亩,小坝塘3座30亩(详见表2-6-1)。面积适中,水位稳定,易养易管,主要养殖品种有:鲤、草、鲢、鳙、鲫、罗非鱼等;
水库。
1、全县共建成蓄水工程11件,其中:中型1件,为黄连山水库;小(一)型3件,为鲁珠坝水库、曼洛水库、潘家东山水库;小(二)型4件,为牛波水库、戈奎一级水库、戈奎二级水库、俄批水库;小坝塘3件,为哈俄普石、珠马大箐、苏哈坝塘;总库容2142.5万m3,年供水能力3718.1万m3。正常水位情况下,蓄水水面1912亩(详见表2-6-1),大约有宜渔水面990亩。
中型水库613亩,小(一)型水库1182亩,小(二)型水库117亩,未开发利用养殖。主要以拦蓄灌溉为主,水位不稳定,水体交换量大,水库面积大,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养殖中上层鱼类,如鲢、鳙、草鱼等;
表2-6-1 绿春县水库面积统计表
水库名称 | 工程规模 | 总库容 (万m3) | 蓄水水面 (亩) | 备 注 | ||||
黄连山水库 | 中型 | 1125 | 613 | 以灌溉为主、兼饮用、发电 | ||||
鲁珠坝水库 | 小一型 | 475 | 780 | 以灌溉为主 曼洛水库 | 小一型 | 223 | 150 | 以灌溉为主 |
潘家东山水库 | 小一型 | 105 | 105 |
| ||||
八尺水库 小一型 123 | 147 | 以饮用为主,兼灌溉 | ||||||
牛波水库 | 小二型 | 27.5 | 64 | 以饮用为主,蓄水面积是以平均库深10米估算。 | ||||
俄批水库 | 小二型 | 10.5 | 13 | 饮用,蓄水面积是以平均库深10米估算。 | ||||
戈奎一级水库 | 小二型 | 21.5 | 40 | 以饮用为主,兼灌溉 | ||||
小坝塘 | 哈俄普石、珠马大箐、苏哈坝塘; | 平均每个坝塘10亩计算,坝塘面积30亩合计在池塘面积内。 | ||||||
合计 | 2142.5 | 1912 | 其中灌溉型990亩可用于发展养殖。 |
2、新建蓄水工程11件,其中:规划实施15件水源工程,其中:中型水库2件,路俄水库、三角龙塘水库;小(一)型水库9件,冷水箐水库、巴的水库、高井槽水库、倮德河水库、松东水库、千禾河水库、麦角水库、云盘水库、出马河水库、鸟六水库:;小(二)型4件,牛俄水库、的松水库、涂马河水库、罗布巩水库。建设工程总库容4177万m3,估算总投资16.3102亿元。
(三)电站库区
绿春县的电站库区主要是李仙江流域戈兰滩和土卡河两座电站形成的库区。绿春境内已蓄水发电的电站有7座,但黄连山一级、二级电站等5座电站(装机容量2.5万KW)为径流式电站,不形成库区。因此在绿春境内形成的渔业水面总共约1.165万亩(详见表2-6-2)。
表2-6-2 2010年绿春县电站库区水域情况表
序号 | 电站名称 | 装机容量 (万KW) | 正常水位 | 蓄水 时间 | 绿春水面(亩) | 备注 | ||
库容(亿m3) | 面积(亩) | 海拔(m) | ||||||
1 | 戈兰滩电站 | 45 | 4.09 | 16600 | 456 | 2008 | 8300 | |
2 | 土卡河电站 | 16.5 | 0.78 | 6700 | 420 | 2005 | 3350 | |
合 计 | 61.5 | 11650 |
注:戈兰滩电站库区、土卡河电站库区与普洱江城县相接,比较两地相关水文情况。戈兰滩电站库区李仙江干流在绿春县境内的长度不及50%(居浦度电站),但考虑到绿春境内在该库区支流较多,因此,戈兰滩电站库区在绿春境内的水面仍按50%计算。土卡河电站库区水面按50%计算。
(三)河流。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0多条,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渣马河﹑白那河﹑纳卡河﹑者迷河﹑坝沙河﹑马尼河﹑洛母河10条,边境流域30公里,均属红河流域李仙江水系,河流面积26345亩。
绿春县雨量充沛,河流众多,均为常年河,河道弯曲坡度大,河床比降一般为5‰-50‰,水流湍急,枯、洪水位变幅大,暴涨暴落,河床多为卵石夹砂,雨季水浑,旱季水清。境内河流均属于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和藤条江(又称勐拉河)。
李仙江:属红河水系一级支流,为绿春与江城的县界河。源于大理州南涧县宝华区,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景东、镇沅、墨江、思茅后,再南流至江城县与阿墨江交汇后始称李仙江,于扭波田村所在山脚会墨江与榄皮河后入绿春县境。境内干流河长96km,径流面积305.5km2,河床坡降为5‰~20‰,年平均流量40.9 m3/s,枯季流量24.8 m3/s,年平均含沙量1.14kg/m3。县境内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68万kw,可开发量120万kw。
2、牛孔河:为泗南江的一段干流,阿墨江一级支流,李仙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潘家东山,贯穿县境北部,沿途纳牛六河、底马河、牛马河、普马河、马尼河、龙洞河等支流,经大兴镇、牛孔乡流经墨江县泗南江,与阿墨江汇合后注入李仙江。境内主河长65.25km,径流面积630.6km2,平均流量29.5m3/s,枯季流量6.19 m3/s,年平均含沙量1.25kg/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95万kw,可开发量5.22万kw;
3、坝渡河:李仙江一级支流,源于大水沟乡石碑尖山南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黑山乡,于李仙渡入李仙江。沿途纳月牙河、涂马河、金场河、车马河等支流,河道长41.9km,径流面积503.2km2,多年平均流量24.94m3/s,平均含沙量为0.55kg/m3,水能理论蕴藏量5.44万kw,可开发量2.0万kw;
4、洛母河:李仙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三楞村委会的阿那梁子和地房梁子一带,自东向西转南流入李仙江。沿途纳阿那河、格洛倮巴、波马倮巴等小溪入流,主河长15km,径流面积53.7km2,年平均流量2.94m3/s,枯季流量0.8m3/s。水能理论蕴藏量0.86万kw,可开发量0.28万kw;
5、马尼河:李仙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半坡乡石头牛山,自西向南流入李仙江。河长28.3km,流域面积145.6km2,多年平均流量9.26m3/s,枯季流量2.45m3/s,平均含沙量为0.39kg/m3。水能蕴藏量1.54万kw,可开发量0.64万kw;
6、小黑江:李仙江一级支流,县境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上游纳戈沙河、茶卡河、渣吗河和折东河四条主要支流汇入李仙江出国境。。境内干流长92.1km,径流面积1203.3km2,年平均流量75.44m3/s,最枯流量15.6m3/s,平均含沙量0.47 kg/m3。干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9.61万kw,可开发量14.64万kw,已开发的水力资源5.215万kw,是绿春县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前景较为可观的河流;
7、渣马河:小黑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黄连山西北麓,沿途纳哈育河、哈甫河、甫马河、底家河、遇朋河等支流,与勐河漫河交汇后入小黑江。全长45.2km,径流面积426.5km2,平均流量27.51 m3/s,平均含沙量为0.42kg/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16万kw,可开发量5.58万kw。
8、藤条江(勐拉河):绿春、元阳、金平三县的过境河流。发源于红河县架车乡的牛威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红河县的洛恩、绿春县的戈奎、元阳县的黄茅岭、金平县的老勐、勐拉,至金水河汇口以下的那发出境入越南楠那河,交入李仙江下游越南黑水江后注入红河。河流全长274.6km,径流面积6297km2,年平均流量164m3/s,枯季流量19m3/s,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4.6万kw,可开发量为21.41万kw。其主要支流情况如下:
9、白那河:藤条江的一段干流,在绿春县境内叫白那河,发源于红河县三尖山、洞山一带,呈西北东南流向,于俄卡附近入绿春县境的戈奎乡,入元阳县境藤条江。绿春县境内长26.86km,径流面积198km2,年平均流量5.3 m3/s,平均含沙量1.14kg/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0.7万kw,可开发量0.36万kw;
10、平河河:藤条江一级支流,是平河乡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发源于石屏轰东和平河一带,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金平县茨通坝后注入藤条江。境内河长23.57km,径流面积142 km2,平均流量11.34 m3/s,枯季流量4.19 m3/s,平均含沙量为0.35kg/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11万kw,可开发量0.88万kw。
(四)稻田。绿春县共有稻田面积10万亩,(表3-2-200可养鱼
稻田面积7余万亩占总稻田面积的72.2%。2016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5万亩,冬闲田养鱼面积4.3万亩。详见表2-6-3
表2-6-3 绿春县各乡镇梯田水田统计表
乡镇名称 | 大兴 镇 | 平河 乡 | 三猛 乡 | 戈奎 乡 | 半坡 乡 | 骑马 坝乡 | 大黑 山乡 | 大水 沟乡 | 牛孔 乡 | 合计 |
梯田水田面积(亩) | 14396 | 15735 | 11862 | 8608 | 6347 | 10165 | 9661 | 9111 | 12533 | 98418 |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特征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0多条,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猛曼河﹑渣马河﹑白那河﹑纳卡河﹑者迷河﹑坝沙河﹑马泥河﹑洛母河10条,边境流域30公里,均属红河流域李仙江水系,河流均为常年河,流向不一,洪枯变幅大,落差也大,径流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1%。县境内总经流面积2945平方公里。
绿春县是云南省降雨量比较多,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一个县,据1984年水资源调查资料,绿春县水资源总量为51.7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39.3亿m3,地下水资源12.44亿m3。但是,绿春县水资源由于受地理、气候环境影响,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汛期和旱季降雨分配悬殊极大,汛期5至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8—86﹪,由此造成了水资源存量的失衡。因此,水资源供给与农业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的矛盾依然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开源节流并重,仍然是今后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水质状况
绿春县为典型的山区型农业县,工业发展滞后,以矿治业为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近几年来河流污染源相对稳定,源强变化不大。根据权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污染源的种类及其强度,近几年县内水质变化不明显。我各水域区水质状况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三、气候特征
绿春县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多年平均降雨量达2427.65㎜,降雨分布为“南部多,北部少;高山多,河谷少”。南部多雨区年降雨量达2500㎜至3000㎜,北部少雨区年降雨量1400至2000㎜,其它地区年降雨量为1400至2500㎜。全县降雨量最多的是黄连山,年降雨量达3500至4000㎜。绿春县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高差悬殊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县境从低到高包含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总体气候特点是:立体气候,千差万别,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阴雨寡照,高湿低温,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由于绿春的特殊地形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低纬亚热湿润山地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最高气温31.5℃,最低-1.6℃,年平均降雨量2018.1毫米,区内降雨时程分布:5— 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4.8%,冬春11月至翌年4月为枯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5.2%,年日照2026.8小时,无霜期在340天以上。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66.4mm,月平均蒸发量113.9mm。在年际分布上,旱季蒸发量大于雨季蒸发量,其中3-5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总蒸发量的11.0-13.0%;11月-次年1月蒸发量最小,仅占全年总量的4.1%-5.7%。在同一地带上蒸发量基本呈随着高程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
四、自然灾害
绿春县是云南省典型的高原山区县,多年平均降雨量达2431.3mm。由于地形起伏大,降雨在区域、时空、季节上的分布不均匀,雨季期间降雨量多,且时间长,单点性大雨、暴雨集中。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风环流控制,而暴雨主要由低槽、切变、冷锋低槽和冷锋切变等天气系统造成。暴雨主要发生在5月-10月,而年最大暴雨多发生在6月-9月。绿春县洪水均由暴雨造成,洪水发生时间及频次都与暴雨相近,境内流域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径流面积较小,流域内水系较为发育,洪水过程一般为陡涨陡落。加上绿春县境内部分植被被破坏及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时容易使山洪暴发,因暴雨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突发性山洪灾害现象加剧,严重威胁人民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频繁的洪灾与山洪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植物
主要是藻类,有蓝藻、隐藻、绿藻、硅藻、微囊藻、裸甲藻、衣藻、硅藻等,它们常常与底泥一起浮上水面,形成一些片状浮泥,是水体中天然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繁殖数量大,时间长,分布广,是构成肥水池塘浮游植物的基本成分,同时也是鲢、鳙鱼等上层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二、浮游动物
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分布广,是鳙、鲤鱼的主要天然饵料。
三、底栖动物
常见的底栖动物有摇蚊幼虫、吻育虫、水蚯蚓、蚌等,是鲤、青鱼等底栖鱼类的天然饵料。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
主要有水浮莲、芜萍、轮叶黑藻、小茨藻、马来眼子菜等,常为鱼类直接和间接提供饵料。
五、鱼类资源
我县传统养殖的土著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黄鳝、泥鳅、胡子鲇、宽额鳢等品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我县渔业科技部门积极引进,经济鱼类有,如草、鲢、鳙、大口鲶、罗非鱼、建鲤、黄金鲫、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等。对鲤鱼、鲫鱼、黄鳝、泥鳅、胡子鲇、宽额鳢等本地土著鱼类,应重点开展人工驯化、繁殖、培育,将逐步利用到人工推广养殖,以使这些珍惜物种在我县得以发展延续和发展。根据有关资料,李仙江流域共有鱼类25种,分属3目7科21属。该25种鱼类中没有国家级保护鱼类,《中国动物红皮书——鱼类》将暗色唇鱼列为稀有种,暗色唇鱼还被列为云南省II级保护鱼类。李仙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如下:
1、有3种较大型鱼类仅见于干流,而绝少在支流出现,如暗色唇鱼、华南鲤、元江巨魾等。另外,山白鱼仅在枯水期成群从下游洄游,绝少在支流出现。
2、绝大多数种类在干流和支流中均有分布,如丽色真马口波鱼、软鳍新光唇鱼、云南吻孔鲃、河口吻孔鲃、南方白甲鱼、少鳞舟齿鱼、河口孟加拉鲮、东方墨头鱼、墨头鱼、美斑南鳅、侧带南鳅、横斑原缨口鳅、广西爬鳅、越南华吸鳅、间棘纹胸鮡、越鳠、斑鳠、大刺鳅等。成鱼主要生活在干流中,而幼鱼主要生活在支流中。
3、纹尾盆唇鱼、大斑南鳅及大孔鮡3种中小型鱼类仅见于支流,而绝少出现在干流中
4、一些大中型鱼类,如河口孟加拉鲮、越鳠、斑鳠等,可能会在干流和支流之间作短距离洄游,而大型鱼类中的元江巨魾,会在干流河道上下巡弋、觅食,因此有可能在境内外洄游。部分鱼类名录见表2-6-4
表2-6-4 部分鱼类名录
序号 | 中文名 | 地方名/别名 | 拉丁学名 | 戈兰滩李仙江干流 | 洛么河 | 坝溜李仙江干流 | 大黑山坝沙河 |
鲤形目 鲤科 |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 ||||||
1 | 马口鱼 | 大嘴鱼 | Opsariichthys bidens | ||||
2 | 丽色真马口波鱼 | SiPiDiGe、横鱼/丽色低线鱲 | Opsarius pulcheluus | + | + | ++ | |
3 | 山白鱼 | Anabarilius transmontana | + | ++ | |||
4 | 软鳍新光唇鱼 | 豹子鱼/软鳍四须鲃 | Neolissochilus benasi | + | + | + | |
5 | 云南吻孔鲃 | 砧板鱼 | Poropuntius huangchunchieni | + | |||
6 | 河口吻孔鲃 | 砧板鱼/河口光唇鱼 | Poropuntius krempfi | + | + | ||
7 | 南方白甲鱼 | 扎巴鱼、白鱼 | Onychostoma gerachi | + | + | +++ | |
8 | 少鳞舟齿鱼 | 白鱼、跳鲃鱼 | Scaphiodonichthys acanthopteurus | + | ++ | + | + |
9 | 元江孟加拉鲮 | 元江华鲮 | Bangana xanthogenys | + | |||
10 | 河口孟加拉鲮 | 青鱼/河口华鲮 | Bangana tonkinensis | + | + | ||
11 | 暗色唇鱼 | 青鱼 | Semilabeo obscurus | + | + | ||
12 | 纹尾盆唇鱼 | 棍子鱼 | Placocheilus caudofasciatus | ++ | |||
13 | 墨头鱼 | 棍子鱼、棒子鱼 | Garra pingi pingi | + | + | ++ | |
14 | 东方墨头鱼 两张嘴、缺鼻子鱼 | Garra bourreti | + | + | |||
15 | 华南鲤 | 鲤鱼 | Cyprinus rubrofuscus | + | + | ||
鳅科 | Cobitidae | ||||||
16 | 美斑南鳅 | 小花鳅、BaBan | Schistura callichroma | ++ | ++ | ||
17 | Schistura laterivittatus | +++ | ++ | ++++ | |||
序号 | 中文名 | 地方名/别名 | 拉丁学名 | 戈兰滩李仙江干流 | 洛么河 | 坝溜李仙江 干 流 | 大黑山 坝沙河 |
18 | 大斑南鳅 | 小花鳅 | + | ||||
平鳍鳅科 | Homalopteridae | ||||||
19 | 横斑原缨口鳅 | BianBao、BaBanBian | Vanmanenia tetraloba | + | + | + | ++ |
20 | 广西爬鳅 | 小狗泥鳅、BaBian | Balitora kwangsiensis | + | + | ++ | |
21 | 越南华吸鳅 | 石扁头、BaBian | Sinogastromyzon tonkiensis | ++ | ++ | + | + |
鲇形目 鲿科 | Siluriformes Bagridae | ||||||
22 | 越鳠 | 弯丝 | Hemibagrus guttatus | + | + | ||
23 | 斑鳠 | 弯丝、AYong | Hemibagrus pluriradiatus | + | + | + | |
鮡科 | Sisoridae | ||||||
24 | 元江巨魾 | 面瓜鱼、黄鱼 | Bagarius yarrelli | + | + | ||
25 | 平吻褶鮡 | ManKou、黑扁头 | Pseudecheneis paviei | ++ | ++ | ||
26 | 四斑纹胸鮡 | BaPai | Glyptothorax quadriocellatus | +++ | |||
27 | 间棘纹胸鮡 | BaPai | Glyptothorax interspinalum | + | + | ||
28 | 大孔鮡 | 石扁头 | + | ||||
鲈形目 鰕虎鱼科 | Perciformes Gobiidae | ||||||
29 | 波氏栉鰕虎鱼 | BaBu | 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 | + | + | ||
30 | 褐栉鰕虎鱼 | Ctenogobius brunneus | + | ||||
刺鳅科 | Mastacembelidae | ||||||
31 | 大刺鳅 | 蛇鱼 | Mastacembelus armatus | + | + |
+标本数0-9, ++标本数10-49, +++标本数 50-99, ++++标本数 ≥100
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
绿春县为典型的山区型农业县,工业发展滞后,根据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污染源的种类及其强度,近几年县内水质变化不明显。现状年,河流水质总体较好。
点源污染
根据资料分析,2016年,绿春县点源污染物CODcr排放量为201.9t,氨氮排放量为17.7 t。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所列点源污染物现状年入河量,2011年,绿春县CODcr总入河量为151.4t,氨氮为13.3t。绿春县点源污染物现状排放量见表2-6-5。
表2-6-5 绿春县点源污染物现状排放量统计表单位:t
乡镇 | 排放量 | 排放量合计 | 入河量 | |||||
工业 | 生活 | |||||||
CODcr | 氨氮 | CODcr | 氨氮 | CODcr | 氨氮 | CODcr | 氨氮 | |
大兴镇 | 132.4 | 11.6 | 38.9 | 3.4 | 171.2 | 15.1 | 128.4 | 11.3 |
戈奎乡 | 4.1 | 0.4 | 1.2 | 0.1 | 5.3 | 0.5 | 4.0 | 0.4 |
牛孔乡 | 7.3 | 0.6 | 2.1 | 0.2 | 9.5 | 0.8 | 7.1 | 0.6 |
大水沟乡 | 7.0 | 0.6 | 2.1 | 0.2 | 9.1 | 0.8 | 6.8 | 0.6 |
大黑山乡 | 11.0 | 1.0 | 3.2 | 0.3 | 14.3 | 1.3 | 10.7 | 0.9 |
半坡乡 | 17.2 | 1.5 47.5 | 4.2 | 64.7 | 5.7 | 48.5 | 4.3 | |
骑马坝乡 | 6.0 | 0.5 | 5.0 | 0.4 11.0 | 1.0 | 8.2 | 0.7 | |
三猛乡 | 6.3 | 0.5 | 1.7 | 0.2 | 8.0 | 0.7 | 6.0 | 0.5 |
平河乡 | 8.2 | 0.7 | 1.8 | 0.2 | 10.1 | 0.9 | 7.6 | 0.7 |
绿春县 | 199.4 | 17.5 | 2.4 | 0.2 | 201.9 | 17.7 | 151.4 | 13.3 |
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次规划面源污染调查分析的主要对象为三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耕地径流以及牲畜养殖污水。
1、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估算采用人均综合排污系数法。根据2016年农村人口统计数,计算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入河量。2016年,绿春县CODcr总排放量4468.9t,入河量800.3t,氨氮总排放量333.2t,入河量57.2t。具体排放详见表2-6-6。
2、耕地径流污染物排放现状:因耕地径流导致的污染物主要是氨氮,具体见表2-6-6。2016年绿春县氨氮总排放量422.3t,入河量72.5t。
3、牲畜养殖污水排放现状:根据各乡镇大、小牲畜的数量计算出牲畜养殖污水排放。2016年,绿春县CODcr总排放量21908.5t,入河量3923.2t,氨氮总排放量1814.5t,入河量311.3t。各乡镇具体排放见表2-6-6。
4、面源污染总量:2016年,绿春县面源污染物CODcr排放量为26377.4t,其中牲畜养殖CODcr排放量最大,达21908.5 t,占面源CODcr排放总量的83.1%。成果详见表2-6-6。
由于面源污染分布广泛,面源污染产生后一部分污染物随雨水下渗并在土壤中富集,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下降解、挥发,最终只有少部分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所以面源污染物入河量相对排放量较少,面源污染物CODcr入河量为3150t、氨氮为779.4t,相应入河系数仅为17.9%、17.7%。详见表2-6-6
表2-6-6绿春县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统计表 单位:t
行政区 | 排放量(t) | 入河量(t) | |||||||
农村生活 | 耕地径流 | 牲畜养殖 | 合计 | ||||||
CODcr | 氨氮 | 氨氮 | CODcr | 氨氮 | CODcr | 氨氮 | CODcr | 氨氮 | |
大兴镇 | 838.4 | 62.5 | 41.6 | 3710.9 | 307.3 | 4549.3 | 411.4 | 548.1 | 128.7 |
戈奎乡 | 449.2 | 33.5 | 39.9 | 1995.1 | 165.2 | 2444.3 | 238.7 | 294.4 | 73.0 |
牛孔乡 | 742.9 | 55.4 | 64.8 | 3337.2 | 276.4 | 4080.1 | 396.5 | 491.0 | 116.4 |
大水沟乡 | 400.1 | 29.8 | 25.6 | 2313.3 | 191.6 | 2713.4 | 247.0 | 319.7 | 81.8 |
大黑山乡 | 390.6 | 29.1 | 35.5 | 2153.0 | 178.3 | 2543.6 | 242.9 | 300.9 | 76.9 |
半坡乡 | 187.4 | 14.0 | 19.6 | 1629.5 | 135.0 | 1816.8 | 168.6 | 208.3 | 58.9 |
骑马坝乡 | 274.1 | 20.4 | 31.1 | 2010.6 | 166.5 | 2284.7 | 218.1 | 264.7 | 71.2 |
三猛乡 | 535.9 | 40.0 | 122.1 | 2051.9 | 169.9 | 2587.8 | 332.0 | 316.0 | 75.8 |
平河乡 | 649.8 | 48.5 | 42.1 | 2707.1 | 224.2 | 3356.9 | 314.7 | 406.7 | 96.6 |
绿春县 | 4468.9 | 333.2 | 422.3 | 21908.5 | 26377.4 | 2569.9 | 3150.0 | 779.4 |
根据以上污染源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县水质指标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 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绿春县水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各类水面水域面积51395亩(其中:河流水面26345亩、池坝塘1050亩、电站库区11650亩、水库1752、滩涂10598亩),可利用养殖鱼类水面17707亩,占总水面的34.4%。另有常年保水稻田10万亩。水面无污染,水质良好,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是发展我县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根据我县水域滩涂资源、水文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环境状况,经专家进行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评价,认为:我县境内的农村池塘承载力在亩产量110公斤,梯田养鱼承载力在亩产量斤35公斤。因此,继续加大梯田生态鱼产业发展和合理规划布局和改造旧池塘是我县渔业工作的重点。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绿春渔业发展受地理区位、资源环境及历史等诸多因素制约,渔业起步较晚,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技术水平及产量较低、品种单一,目前还处于渔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一、养殖面积
2016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为971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900亩,电站网箱养殖面积71亩。推广稻田养鱼面积65000亩,冬闲田养鱼面积43000亩;详见表2-6-7。
表2-6-7绿春县渔业养殖面积表﹙单位:亩﹚
乡镇名称 | 池塘养殖面积(亩) | 电站库区养殖面积(亩) | 稻田养殖面积(亩) | 冬闲田养殖面积(亩) | 备 注 |
合计 | 900 | 71 | 65000 | 43000 | |
大兴 | 147 | 8800 | 6700 | ||
戈奎 | 70 | 7100 | 4600 | ||
牛孔 | 113 | 8300 | 5100 | ||
大水沟 | 100 | 7000 | 4900 | 。 | |
大黑山 | 100 | 71 | 5300 | 1700 | |
半坡 | 70 | 4200 | 1400 | ||
骑马坝 | 100 | 6800 | 4600 | ||
三猛 | 100 | 8900 | 7500 | ||
平河 | 100 | 8600 | 6500 |
二、养殖产量
2016年,绿春县水产品总产量4350吨,其中:池塘养殖产量100吨;稻田养鱼产量1690吨;冬闲田养鱼产量1333吨。详见表2-6-8
表2-6-8绿春县渔业产量表﹙单位:吨﹚
乡镇名称 | 合计 | 池塘养殖产量(吨) | 电站库区养殖产量(吨) | 稻田养殖产量(吨) | 冬闲田养殖产量(亩) | 备注 |
合计 | 4350 | 100 | 1227 | 1690 | 1333 | |
大兴 | 493 | 12 | 298 | 183 | ||
戈奎 | 344 | 10 | 170 | 164 | ||
牛孔 | 386 | 25 | 196 | 165 | ||
大水沟 | 334 | 9 | 175 | 150 | 。 | |
大黑山 | 1435 | 8 | 1227 | 108 | 92 | |
半坡 | 181 | 7 | 97 | 77 | ||
骑马坝 | 276 | 10 | 121 | 145 | ||
三猛 | 485 | 9 | 295 | 181 | ||
平河 | 416 | 10 | 230 | 176 |
三、渔业经济总产值
2016年渔业经济总产值5935万元。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5814亿元)的3.8%。
四、养殖方式
我县渔业生产水域类型主要分为梯田、池塘、电站库区三种类型。梯田养鱼主要为稻渔种养、冬闲田单养形式;电站库区以网箱养殖形式为主。多年来,由于渔业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渔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水产跨越工程的实施,我县稳固原有的池塘养殖面积的同时大力推广梯田养鱼面积。水产品总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五、养殖品种
我县传统养殖的土著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黄鳝、泥鳅、胡子鲇、宽额鳢等品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我县渔业科技部门积极引进,经济鱼类有,如罗非鱼、草、鲢、鳙、大口鲶、建鲤、黄金鲫、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等。对黄鳝、泥鳅、鲫、胡子鲇、宽额鳢等本地土著鱼类,应重点开展人工驯化、繁殖、培育,将逐步利用到人工推广养殖,以使这些土著物种在我县得以延续和发展。2016年我县分类养殖生产情况为:鲤鱼2020吨,鲫鱼1000吨,罗非鱼650吨,泥鳅20吨,黄鳝30吨,鲢鱼600吨,其它青鱼,鳙鱼,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等占少数产量为30吨。
六、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
绿春县水资源丰富,水面无污染,水质良好,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是发展我县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县共有各类水面水域面积51395亩(其中:河流水面26345亩、池坝塘1050亩、电站库区11650亩、水库1752、滩涂10598亩),可利用养殖鱼类水面17707亩,占总水面面积的34.4%。其中网箱养殖71亩,占可养水域面积的0.4%,另有常年保水稻田10万亩,现有稻田养鱼面积6.5万亩,占可养殖面积的92.8%。由此,水域养殖比例甚少仅占可养水域面积的0.4%,稻田养鱼面积的比例较高占可养殖面积的92.8%。
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哀牢山南出支脉西南端,地跨东经101°48′至102°39′,北纬22°33′至23°08′之间。东依金平、元阳两县,北靠红河县,西邻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长横距85.2km,南北最大纵距60.4km,国土面积3096.86km2,距河口边境口岸312公里,距金平金水河口岸132公里,距省城昆明446公里,距州府蒙自220公里。
二、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B)29.798亿元,可按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7.9876亿元、11.8961亿元和9.9143亿元,分别增长5.6%、19.7%和9.2%,人均GDP达12805元,增长10.4%。农业总产值15.5814亿元。增长8%,其中:渔业产值为5935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8%。
三、调整方向
1.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素质和活力。
2.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渔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资源潜力,拓展发展空间。注重利用外地渔业资源,合理开发本地宜渔资源,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增强优质水产品供应能力。
4强安全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构建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三大保障体系,为渔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到2030年,全县基本形成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科技先进、机制灵活、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
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发展潜力
(一)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为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绿春县梯田、河流等资源广阔,渔业发展的空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为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资源利用效率还不高;随着技术日臻成熟,丰富的梯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新型经营化养殖、休闲渔业等方兴未艾。
(二)政策导向为水产养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包括渔业在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并把水产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为水产养殖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绿春县被列入了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县,为水产养殖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水产养殖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就为水产养殖的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水产养殖发展的根本动力:水产品是消费者喜欢的菜篮子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盛。水产品也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的比较效益好,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都很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
(四)新技术运用为水产养殖业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为增加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品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渔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将使产业发展面临一次新的飞跃。
二、发展趋势:绿春县被列入了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县,为水产养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水产养殖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就为水产养殖的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生产要素价格呈上升趋势,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涨趋势。部分渔业水域污染依然存在,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我县渔业仍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渔业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水产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滞后,技术推广、防疫检疫、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原良种生产等公共服务体系依然不完善,渔政执法手段落后、装备不足、管理难度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及转化能力有待加强,渔业信息化水平低,渔业保险、渔民社会保障等政策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预测
(一)渔业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外向市场。水域水质优良、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是良好的养殖场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为绿春水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条件。
(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充沛的水资源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水产资源丰富,具有水面广、品种多、品质优等特点。青、草、鲢、鳙、鲤、鲫等是我县的主要经济鱼类。而本地泥鳅、本地黄鳝、本地胡子鲇、本地宽额鳢等是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优土著鱼品种,应该重点开展人工驯化、繁殖、培育,将逐步利用到人工推广养殖,以使这些珍惜物种在我县得以发展延续和发展。
(四)休闲垂钓观光渔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水产业的多轮驱动,开辟另一片全新的领域,促进水产业的多向发展。县城周边发展至少5家休闲鱼庄,土卡河、戈兰滩两个电站库区至少发展5个休闲垂钓平台。
(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施,为我县水稻种植区发展渔业生产指明方向,而我县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也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到2030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覆盖适养面积。
(六)各项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优质、安全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保障。
(七)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渔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水产品市场潜力较大。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步向优质、营养,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方面发展,绿春本地稻花鱼、田螺、梯田泥鳅、梯田黄鳝、因其口感上佳,营养、优质、生态、无污染,来市场供不应求。据市场调查分析,年从外地供应750吨加本县产量4350吨(见表2-6-8),我县年消费量达6100吨。按人均消费20公斤计,我县需求量为6800吨,还满足不了我县的需求。
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我县的水产养殖业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以“良种化、工厂化、信息化、生态化、品牌化”为主抓手,以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一心、两区”的发展思路,即建设一个能生产上千万尾的鱼苗繁育中心,重点发展稻田生态鱼养殖和池塘养殖。
一、政府牵头,大力推动渔业产业快速发展
绿春县渔业基础比较薄弱,渔业产业水平偏低,如果没有政府牵头并强力推动,很难改变绿春渔业发展现状。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现状和渔业发展实际,由政府牵头,依托省、市渔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在对绿春水域资源及渔业资源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从高起点谋划渔业发展;同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引导渔业从业者合理增加投资,促进渔业发展。
二、引进企业,积极培育水产养殖大户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水产养殖企业,充分发挥水产养殖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及产品销售优势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当地水产养殖大户,采用“养殖企业+养殖户”的渔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养殖大户及渔民的技术水平和养殖规模化程度,推动渔业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渔业经济质量和水平。
三、发挥优势,大力推进梯田生态养殖
绿春县渔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主要在于梯田资源丰富,立足丰富的梯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一地多收、一水多用”的功能,发挥我县梯田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发展梯田渔业。实施永久性稻鱼工程,增加稻鱼工程和冬闲田养鱼面积,积极发展梯田生态养鱼产业。
四、建设“一心、两区”,即建设一个能生产上千万尾的鱼苗繁育中心,稻田生态鱼养殖区和池塘养殖区。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根据全县境内各水域的自然属性、生产条件、养殖水平及今后行业发展的要求,将境内水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三个功能区域。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一、牛波水库;水域类型河沟、水库,面积64亩,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行洪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二、潘家东山水库:水域类型河沟、水库,面积105亩,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三、八尺水库:水域类型水库、河沟,面积147亩,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四、黄连山水库:水域类型电站河沟、库区,面积613亩,禁养依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五、土卡河水电站库区:水域类型电站库区,面积3350亩,禁养依据:库区安全隐患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六、鲁珠坝水库:水域类型水库,面积780亩,限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七、戈奎一级水库:水域类型水库,面积13亩,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八、小黑江(腊普腊西河相汇处-与李仙江相汇处):水域类型河流,限养依据:水域承载力分析、边境界河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一、已建水库:
1、曼洛水库:水域类型水库,面积150亩,限养依据: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措施: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吃食性鱼类的大水面养殖。
2、戈兰滩电站库区:水域类型电站库区,面积 8300亩。限养依据:库区安全隐患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措施:养殖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3‰。合理密养、科学投饵,正确施药。
3、俄批水库:水域类型河沟、水库,面积40亩,禁养依据:风景区、及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二、新建水库
1、路俄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2、三角龙塘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3、冷水箐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4、巴的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5、高井槽水库: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6、倮德河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7、松东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8、千禾河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9、麦角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10、云盘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11、出马河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12、鸟六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13、牛俄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14、的松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15、涂马河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文件。
16、罗布巩水库:水域类型水库,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第十二节养殖区
根据我县气候、土地资源、交通、经济技术等特点及多年来水产养殖的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计划和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结合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把全县养殖水域滩涂划分为“一心,两区”及苗种繁育中心、梯田生态鱼养殖区和池塘养殖区。
苗种繁育中心
本区规划面积100亩,规范苗种生产管理,技术设施较完备的鱼种繁育基地,解决全县渔业生产常规、名特优新土著鱼品种苗种供求紧张的问题。主要分布在牛孔河流域地势平整,并符合鱼苗生产条件的坝区。
实现目标:年产鱼苗3000万尾。
发展重点:本区以水产苗种生产为发展重点,本地泥鳅、本地黄鳝、本地胡子鲇、本地宽额鳢等本地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化、繁殖、培育和名特优新品种。
养殖结构与布局:养殖结构为苗种培(繁)育,布局在牛孔河流域坝区。
养殖模式、品种、规模和密度:培(繁)育本地泥鳅、本地黄鳝、本地胡子鲇、本地宽额鳢等土著鱼类为主,常规苗种草、鲤、鲢、鳙鱼和部分名特优新品种为辅。
支持保障: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规范苗种生产,吸纳社会多方资金参与投资,同时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二、“两区”:即重点发展梯田生态鱼养殖区、池塘养殖区
1、梯田生态鱼养殖区:本区功能以发展山区、半山区梯田养鱼(包括冬闲田养殖)为主,利用冬闲田和稻鱼共生原理,把水稻栽培和鱼类养殖在稻田水域空间中相互结合起来,达到稻鱼双丰收和“一田多收,一水多用”的目标,解决人们吃鱼难的基本问题。范围包括全县9个乡镇。
实现目标:到2030年度开展稻田养鱼8万亩以上、冬闲田6万亩,年平均亩产50公斤,年产量4000吨以上。
发展重点:选择适宜于发展稻田养鱼的梯田,科学规划,逐年发展,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田块面积达1亩以上且田块现状规整的地区建设永久性稻鱼工程。
养殖结构与布局:养殖结构为成鱼养殖为主,大规格苗种培育,布局在县内的所有保水性稻田。
养殖模式、品种、规模:本区养殖模式为混养,养殖品种以土著鱼为主即鲤、鲫、本地泥鳅、本地黄鳝、本地胡子鲇、本地宽额鳢等,以外来名特优品种为辅。
措施:加大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稻田养鱼扶贫项目资金。
2、池坝塘养殖区:全县现有塘养殖面积900亩(见表2-6-7),鱼类资源丰富,水利、热能、光照、温度条件好。主要功能是精养高产养殖,通过改造、加固和配套现有池塘的基础设施和新增池塘面积,在单产上下功夫,在效益上做文章。实行多品种混养,保证鱼种投入量和饵料量。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提供安全、健康、无污染的鲜鱼,为全县的高产养殖作出样板。重点区域包括牛孔河、勐曼河以及土地平整、水源条件好、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区。
实现目标:本区规划年度养殖面积1200亩,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年产商品鱼360吨以上。
发展重点:本区以池塘养殖常规商品鱼、名特优水产品为发展重点,同时发展休闲渔业。
养殖结构与布局:养殖结构为成鱼养殖,布局在县内的原有渔塘和适合新增池塘。
养殖模式、品种、规模:本区养殖模式为混养;养殖品种为市场畅销的常规品种鲤、草、鲫、鲢、鳙鱼和名特优水产品种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罗非鱼、南方大口鲶、台湾泥鳅等。
措施:加大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吸纳社会多方资金参与投资,同时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充分发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县财政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司法局等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要加强对规划的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协调管理。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是我县制订本规划的牵头单位,各单位应对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进行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对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认真贯彻执行《绿春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落实养殖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县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强养殖证制度实施的组织和领导,要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管制、要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对于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收回《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证》。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实施养殖水域容量控制
防止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确保水产品质量,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大事。要加强渔业水域的管理,防止工农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尤其要加强重要渔业用水水源的保护,防止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对养殖池塘要实行达标整治,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划定规定,积极开展绿色低碳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池塘工程化养殖,推广稻鱼生态种养。
第十六节 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要按照规划和市场要求,实行合理布局,各有侧重的原则,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区域化、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养殖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同时,实施放养密度、投饵、施药控制,合理密养、科学投饵,正确施药。推进区域主养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分类指导、各有侧重,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专、精、特、新、强方向发展,构建优势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区,将发展特种水产业与无公害基地、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与产业化经营、休闲观光结合起来,与现代化渔业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土著鱼类的开发力度,建立原良种水产苗种生产基地。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推进健康养殖,加快新型渔业经济发展,按照“以消费带动生产”的思路,适应现代生活的新需求,加快开梯田生态鱼的品牌资源,依托江河、水库及梯田景区的环境优势,加快建立一批集观赏、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大力拓展渔业产业功能,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做优做大做强绿春特色水产业,使之成为富我县的支柱产业。
第十七节 要强化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一、大力鼓励、培育、扶持技术咨询、信息服务、鱼苗种供应、水产品销售等服务实体和中介组织,健全和完善渔业技术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强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渔业新跨越。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推进绿春水产养殖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要抓好水产病害测报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检疫防疫及监测检测服务一是扎实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建立有效的防疫监测预警机制,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提高防疫能力,保障生态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水产品安全和水产投入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做好水产投入品、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的监测、检测,加快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药残监控、水质监测等工作,积极为渔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廉价的服务。
二、加强市场流通服务和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相关政策信息;由渔业行业组织多渠道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注重信息的加工处理,定期不定期向渔业生产企业、水产养殖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增强企业和渔民经营决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尽量减少决策失误,最大限度降低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八节 执法保障
一、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渔政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加大渔政执法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力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渔业行政处罚规定》等渔业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确保渔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保证其在渔政执法中准确、合理的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公正、合理的处理各种渔业违法案件,努力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二、加大渔业法规宣传力度
通过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发放宣传小册子、出动宣传车沿途播放广播和录像、在库区周边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多渠道、多样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群众依法从事渔业活动。
三、规范渔业行政执法程序
在执法中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根据行政处罚的各种程序适用条件,规范适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实施处罚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手续完备。
四、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使用禁用渔具捕鱼等渔业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渔船安全管理,查处禁渔船非法作业。三是针对渔业执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渔业执法重点专项检查活动。
第十九节、严格渔业生产各项制度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实施养殖证制度、水产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渔业用药登记制度、水产品检疫制度、水产品市场管理制度,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监控,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节关于规划效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节关于规划图件: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