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策解读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2749
  • 发布机构
    绿春县教育体育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9-09
  • 时效性
    有效

解读《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解读材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精神,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健康体质,加快体育强县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春县政府印发《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现对其做以下政策解读:

一、制定《实施计划》的背景和依据

国务院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进入系统建设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与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持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推动绿春县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切实做好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结合绿春县全民健身工作实际制定了《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基本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健身人群持续提升,健身氛围更加浓厚,全民健身各项指标有新提升。

二、制定《实施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绿春县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全民健身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书记要求我们将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绿春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县建设,以不断完善绿春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我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中,在打造活力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共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紧紧围绕更加健全完善、更加丰富均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助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与利用,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打造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建设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体系;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重点人群服务;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强深度协同工作机制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打造活力健康城市文化;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全民健身安全保障;从领导、组织、实施、经费、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组织保障要求。

四、制定《实施计划》的重点举措和工作要点

《绿春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有效衔接“十三五”时期绿春县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各项要求,针对绿春工作实际情况,重点解决短板问题,突出特色和亮点,提出了14项重点举措和工作重点任务。

(一)在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方面提出:一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心城区人均场地设施面积不足问题,提出7项“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基层重点体育场地建设项目;二是建设“大健康”步道,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将县城区从双拥文化广场到绿春隧道口人行道打造成健身软步道;三是强化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根据小区空置地的面积和小区人口状况,建改并举增设健身设施设备,有效解决片区群众的健身需要;四是落实公共体育场所、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制度,通过委托运营等方式,提升场馆开放规模和使用效率。

(二)在提升全民健身组织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一是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县体育总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体育活动,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实现全县体育总会全覆盖,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对全民健身的贡献力;二是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组建科学健身指导专家服务团队,开展体育健身指导咨询和讲座,制定科学健身活动指南,推广体质健康测定、运动处方、健身咨询等科学健身服务;三是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对健身指导、赛事组织、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设立1名体育工作专干,增强基层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构建全县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提供体育场所查询、赛事活动查询、公共体育场馆预定、国民体质测定、科学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查询预约等信息服务;五是推进全民健身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推广的体育活动项目,普及健康体质、科学健身、运动项目等相关知识,引导大众坚持运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促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方面提出:一是开展“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培植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项目,打造健身跑、越野跑、自行车等体现绿春户外运动资源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同时,把绿春摔跤、田径等有优势的传统项目重新启动,培植跆拳道、陀螺等新发展体育项目;二是开展科学健身普及活动。推广普及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健身气功等工间操,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促进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健身。

(四)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一是夯实民族体育发展基础,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和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将我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校园体育活动之一;二是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持续支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少体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强化课外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三是推动体卫融合发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等体卫融合试点工作路径,推进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的运动促进健康工作模式。

五、为保障《实施计划》顺利实施,主要采取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实施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重点举措的落地实施,在组织保障方面明确提出保障措施的要求,提出:一是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多层级、多部门深度协同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分工;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切实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资金绩效,将体育经费合理合规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编制,统筹用于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三是加大执法督查力度,完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分级管理制度,形成部门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四是组织实施,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县教育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按照计划要求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目标。

六、关键词解释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的数量。

(2)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3)乡镇体育工作实现“两个有”:有定期举办的乡镇和社区运动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