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县政府文件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09209
  •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5-05
  • 时效性
    有效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绿春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绿政办发〔2017〕53号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

绿春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委办局: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2017年绿春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编制完成,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绿春县人

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5日

2017年绿春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16年地质灾害简况

2017年我县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44起,受灾90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起,紧急转移人员792人,避免人员伤亡900人,避免经济损失1300万元。汛期共紧急转移避让130户,90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二、2017年地质灾害主要预测依据

(一)2017年降雨趋势预测

预计2017年绿春县降水总量为正常略多,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晚,冬春干旱接近常年,初夏干旱较常年偏重。汛期降水全县正常略多,但降水分布不均匀,单点性大雨暴雨较突出,地质灾害及洪涝灾害偏重。总体而言,2017年是一个热量条件好,降水稍偏丰的年景。2017年1~4月我县总降水263.5mm,比常年同期偏多57.6mm,比去年同期偏多70.1mm。其中,

1、1—4月气候情况:1、4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3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截至目前,我县出现大雨、暴雨天气过程各1次。

2、 5~12月气候预测分析

(1)气温:5~12月份总体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5、11月特高,较常年偏高1.2~1.6℃℃,6、9月较常年偏高0.6~08℃,7、8月较常年偏高0.2~0.4℃,10、12月较常年偏高0.4~0.5℃。

(2) 降水量:预计5~12月,我县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5、7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0.0~60.0mm ,6、8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0~40.0mm,9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10.0~15.0mm,10、11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0~10.0mm,12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0~15.0mm。预计我县2017年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持平,大雨、暴雨集中出现在主汛期6~8月,主汛期将出现大雨过程11次左右,暴雨过程4次左右。2017年度雨季将在9月下旬结束,为偏早年份。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根据排查,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1处,其中滑坡266处、泥石流4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9处;特大型1个、大型57处、中型223处。地质灾害隐患呈点多面广,中小型居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特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全县四镇五乡。2017年度全县纳入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81处,全县定岗定责落实监测员311人。

(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目前,我县各项建设项目加速展开,城镇化建设推进迅速,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边坡、弃土场失稳现象相应增多;矿山分布点多面广,矿山开发利用存在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行为,矿山地质灾害日益突出;公路建设的削坡、弃土导致原来较稳定的边坡失稳、破坏,易引发地质灾害;水电工程建设和大型水利工程的筑坝蓄水,将改变项目区及周边地层岩体和土块的应力和水含量,易诱发或加剧该地区的地质灾害。

三、2017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预测结论

2017年,全县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8月。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于全县4镇5乡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及矿山开发建设、公路改建新建、公路沿线和新建水利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8月。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1、全县4镇5乡乡村居住地

我县4镇5乡乡村居住地为重点危险区,主要危险点有:

(1)绿春县半坡乡政府驻地集镇滑坡泥石流;

(2)绿春县平河镇东斯村滑坡、不稳定斜坡;

(3)绿春县大兴镇俄批村(酒厂片区)滑坡泥石流;

(4)绿春县牛孔镇贵龙村滑坡冲沟泥;

(5)绿春县平河镇车里村滑坡治理;

(6)绿春县县城洛瓦路口不稳定斜坡;

(7)绿春县大兴镇岔弄村滑坡冲沟;

(8)绿春县大兴镇那倮果村滑坡冲沟;

(9)绿春县戈奎乡普朵村滑坡;

(10)绿春县大兴镇窝迷村滑坡治理;

(11)绿春县大兴镇规洞村滑坡;

(12)绿春县牛孔镇破瓦村滑坡;

(13)绿春县牛孔镇下阿谷村滑坡冲沟;

(14)绿春县牛孔镇白林谷村滑坡;

(15 ) 绿春县大黑山镇撮洛村滑坡;

(16)绿春县三猛乡沟普村村滑坡;

2、矿山

我县近年来随着矿业开发活动的进一步加强,由矿业开发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较为突出。主要危险矿区有:

(1)绿春县龙土金矿;

(2)绿春县的处金矿;

(3)绿春县大马尖山铜矿;

(4)绿春县半坡新寨金矿;

(5)绿春县牛波金矿;

(6)绿春县略马铁矿;

3、公路

我县地质环境脆弱,公路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大,已建和在建公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危险段有:

(1)元绿二级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

(2)全县共有地质条件较脆弱的215条滑坡、泥石流

4、水电

目前我县红河流域、李仙江流域(绿春段)、在建和拟建的水电站较多,水电工程的工程特性决定建设工程大多位于地质环境复杂区,而许多中小水电站在勘查、设计及建设施工中对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工程考虑不足、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的质灾害隐患。特别要加强水库库岸边坡的检查和巡查,对存在的隐患科学处置,确保安全。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防灾主体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树立主动防灾减灾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云南省地质灾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神,按照《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和本方案要求,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巡查、“两卡”发放、值班值守、群测群防、气象地质灾害联合预警、应急调查等各项防灾制度,切实落实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分类治理和监测预防机制,从工作组织机构、职能职责、目标任务、信息报送、综合处置等方面建立完善防灾责任机制;县国土资源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单位依法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发改、水利、林业、交通、住建、教育、卫计、旅游、公路、供电、气象、地震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指导本行业有关单位和项目业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防灾减灾工作,加强行业内工程施工、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各乡镇要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落实分级、分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化减灾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积极筹措落实资金,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本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领导有力、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周密计划,科学组织,切实做好汛前隐患排查工作

认真组织汛前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工作,全面清楚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各乡镇要在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的同时,重点对集镇、学校、村庄等人员密集区和新建、已建的各项基础设施项目、矿山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对开挖边坡和弃土弃渣情况及影响范围要全面调查清楚。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处于斜坡、沟口的居民点、学校、工棚或村寨的防灾避险工作。

(三)认真组织编制年度防治方案,修定完善应急预案

在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结合规划实地调查核查工作基础上,依据气象部门年度雨情、汛情预测,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进行科学研判,认真编制乡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实施,切实组织落实好各项防灾制度措施,为做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工作遵循,提出具体防治措施,科学应对,加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防治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结合2016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情况,科学研判2017年度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及时修定完善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特别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为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时更好应对提供有效遵循和制度保障。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完善监测员选拔、任用、管理、更换等制度措施,重视群测群防监测员选拔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监测员档案管理工作。各乡镇以防灾避灾知识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纪律观念,提高认灾、识灾、防灾能力,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确保监测员能按防灾预案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息,正确处置。严格落实防灾方案及“两卡”发放制度,建立完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制定落实监测预警措施,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防灾减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制,将重要灾害危险区(段)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切实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工作体系,落实群测群防工作制度。

(五)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重点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区、危险区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着力完善“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把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巡查排查,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成果,进一步完善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气象联合预警预报网络,形成信息互享互通的良好工作机制,利用网络、手机等手段发布重大天气预警信息,建立地质灾害气象联合预警预报网络和气象预警预报台账,使防灾一线负责人及监测人员第一时间了解雨情信息,及时发出预警。抓好汛期值班值守、应急调查等各项防灾制度,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避让成功率,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建立快速高效的救灾指挥体系和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六)切实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目前我县工程建设增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前置工作,切实做到未经评估的项目不予立项。坚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的“三同时”制度,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验收投入使用。

(七)抓好项目申报,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十项重大措施,意义重大,各乡镇要认真领会,抓住机遇,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认真梳理,分轻重缓急,积极做好年度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严格执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加强监管,确保年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避让搬迁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工程实施程序合法,质量合格,资金安全,监管到位。按规定比例落实县市地质灾害防治配套资金,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八)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国土、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监察、审计、扶贫、地震、气象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密切工作联系,资金整合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审计监督到位、力量协同到位。建立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国土局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统筹协调、督办督查工作,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群测群防”的良好工作格局,以强大的合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九)强化宣传培训,营造社会参与氛围

积极开展全各乡(镇)国土资源分局(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宣传培训活动,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各级防灾责任人和人民群众防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知灾、识灾、避灾能力,发挥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主观能动性,因地制灾,主动防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涉灾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及具体监测责任人)培训工作,切实提高防灾知识和责任意识,保证汛期防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涉灾新闻报道原则,高度重视社会舆情,严格新闻报道纪律。科学引导新闻媒体正面报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和感人事迹,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及时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舆论环境。

绿春县人民

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