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大水沟乡团山村民小组属大水沟乡八户村委会,全村有农户33户143人,世居汉、哈尼、彝三个民族。相继被评为红河州文明新风示范村、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红河州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近年来,团山村以“党建引领明向、产业模式创新、文明新风带动、法治建设抓实”等多点发力,呈现出思想上团结统一、经济上共同富裕、生活上互嵌互融、文化上美美与共、治理上共治共享的美丽宜居、和谐幸福新面貌,民族团结之花在团山村绚丽绽放,如同映日荷花别样红。 党建引领明向 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团山村民小组开展传承优秀家风活动
抓学习,提升创建力。以党支部常态化学习为发力点,开展“主题党日+民族团结特色活动”,实行“党员+群众”传帮带,组织村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党的二十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切实把学习成果与创建实践相结合,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能力。
抓带头,提升执行力。注重先锋引领作用,采取“回乡干部+挂钩领导+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的方式,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全村33户群众能熟练运用汉语交流,将关乎民族团结的一切大小事列入村规民约,抓落实成常态。
抓宣传,提升影响力。针对三个民族不同习俗,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滴灌式”“精细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以“同过两节,同跳一舞”为特色发力点,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同过春节祭庙神,同过祭龙话和谐,同跳“同尼尼”舞蹈,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化解各类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因素,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2021年,改造提升农户民族特色住房33户,喷绘民族团结宣传标语10余条,修建团结球场,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着力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产业模式创新 提供示范创建保障
△团山村羊角果驯化种植团山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定位为“特色果蔬致富村”,创新四种发展模式,在环村周围发展梯田生态果蔬套种,有效实现了村美民富、民族和谐“双赢”。“党支部+农户+市场”模式带富。推行羊角果特色化果蔬种植,党支部带头发展羊角果集体经济示范田,以“授技+上门收购”的方式,确保产销对接实现一站式服务。目前,全村发展羊角果30余亩,带动全村33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党支部+果商+农户”模式致富。探索梯田百香果、三丫果等果蔬套种模式,建立“党支部+果商+农户”联通机制,签订收购及最低价格保护协议,推行果商负责提供苗木及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包产包销的抱团发展模式,降低种植风险。2023年全村收获三丫果20余吨、香蕉30余吨,百香果50余吨,带动群众户均增收4700余元。“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共富。探索澳洲坚果、食用菌、野甜菜、莲蕊滕、蕨菜等多样化种养结合,以“公司提供基地、能人研究驯化”牵手发展模式为发力点,形成合作社与公司、农户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能人+农户+电商”致富。村内能人通过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自产的蜂蜜、树头菜、果苗。成功带动农副产品增收、育苗基地发展,积极探索边疆电商带动发展新路子,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子。
△团山村三丫果种植 文明新风带动 打造民族团结新村
△团山村民小组开展传承优秀家风活动聚焦美丽“三廊”建设。以汉、哈尼、彝三个民族杂居为切入点,绘制民族团结互融墙体画,打造多元民族建设文化长廊。同时开辟环村路,在道路周边就地造景,搭建百香果藤攀爬架,打造生态果蔬道路环廊。注重农村文旅结合,开辟特色观景廊建设,为群众提供交流观光休憩场所。聚焦六小三公一体系建设。在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小广场等“五小”基础上,结合绿春村村有神树、寨寨有树林的优势,增加建设“小森林”,为村庄添一分美、增一分绿。同时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确保村庄布局科学合理,探索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完善垃圾污水收治体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聚焦文明新风建设。把革除陋习、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重点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卫生整治+收家治家”活动,用好“红黑榜”照镜子、找差距、勤改善,树立文明新风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法治建设抓实 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坚果产业不断提升民族自治能力。以推进“四级包保、十户联动”为抓手,将全村33户143人划分为3个网格,推行“村组干部—网格长—群众”联络联系机制,适时开展民族工作新思想新政策学习会、感情交流会、民族工作协商会、矛盾纠纷调解会,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实效。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民族团结工作“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在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帮助、心贴心服务中不断巩固全村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利。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村共同参与学法、普法格局,各族群众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不断提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各种矛盾纠纷,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并在全村深入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安全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评选面达85%以上。全村从未发生过恶性群体性事件,实现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团山村各民族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注入锐意追求和韧性跋涉的强大发展动力,推动了团山村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民族团结促进乡村发展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