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镇动态

绿春县牛孔镇:党建引领走实基层善治之路 “一根针”穿好“千条线 ”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3-08-01 浏览次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当“三农”撞见乡村振兴,一幅幅乡村蝶变画卷在牛孔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绿春县牛孔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乡村善治体系,走出一条党建“一根针”巧穿治理“千条线”的特色路径。

01

“组织”强起来,“家底”厚起来

在牛孔镇牛巩村,500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泛着新绿,格外打眼。“2022年牛巩茶叶加工厂带动村集体经济盈利10余万元,联结农户188户,农户直接受益11.3万元。”驻村队员李文强介绍道。牛巩村是远近闻名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它的“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的艰辛,村党总支书记李鑫深有体会。

“几年前,为改变集体经济收入寥寥无几的‘惨状’,党委政府下了狠功夫,逐步闯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之路,充分激发党组织领富带富功能,破解了土地、生产、技术、销路难题。”李鑫说。

牛巩村不仅把能人贤士引进村两委班子,还组建起牛巩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吸纳致富带头人进入党员队伍,赴普洱、勐海实地学习茶产业发展新技术、新理念。

平掌街村也是“牛巩模式”受益村之一。2022年以来,平掌街村流转闲置土地350余亩,用于发展萝卜、生姜、小米辣等短平快产业,带动800余人就近就业,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

02

支部强起来,村庄美起来

草木田溪皆风景,一砖一瓦显乡韵。踏进下作播村,田园诗意风光让人惬意驻足。村庄入口,党员李龙艳手提撮箕和扫把,正在清理沟里的杂草。“国家把村庄建美了,卫生不能落后。我作为党员,更要带头干。”,“以前,村里的卫生差,水沟臭气冲天,鸡鸭牛粪遍地都是……”李龙艳说。

变化,始于建立建强党支部。支部强了,治理的“主心骨”就强了。党员示范带头,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党员包保5-10户村民,常态化督促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管理整个村寨,光靠几个村干部的力量远远不够,党支部要将每个村民都动员参与进来,形成强大的自治合力。”牛孔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陈黑中说。这样一来,乡村善治难题也迎刃而解。

03

群众富起来,乡风美起来

跟着党支部,致富有门路。如今,大伙不愁没事做:期杯村党员王模者带头种植荷兰豆,党员李批黑带头种植生姜 ……群众纷纷效仿,利用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建立起致富“小口袋”。

尝到了甜头,群众的内生动力也激发了出来。“过去政府给种子、化肥,要督促大家干,现在,老百姓看到收益,主动来询问以后怎么干。”农业技术指导员李明祥颇有感触。

乡风文明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物质富裕了,精神也得跟上。建立“红黑榜”,提高群众环境卫生共治共享的意识;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举办道德评议,评选身边敬老爱亲、家庭和睦的文明典范……

随处可见志愿队身穿红色马甲,穿梭在村内大街小巷,化身“爱卫战士”;孩童三五成群,在整洁的广场嬉戏打闹;老人在家门口晒着太阳,聊着村里翻天地覆的变化;妇女随着音乐节奏跳着广场舞,串串笑声荡漾开来……一幅幅乡风文明画面构成一道道靓丽风景。

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用好党建引领“一根针”,巧穿治理“千条线”,织密基层“一张网”,牛孔镇奋力走好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