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有效化解农村道路风险隐患,全力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道路通行环境。绿春县三猛乡锚定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发力,着力除隐患、防风险、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强化分析研判,确保部署推动到位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总目标。抓动员部署。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专项方案,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切实把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抓分析研判。结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专题研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新举措,制定精准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重点人群的管理,及时消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抓责任落实。针对农村地区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酒驾醉驾、无牌无证、货车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易发、多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深入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扎实开展,确保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锚定重点攻坚,确保源头管控到位 组建一支宣传劝导队伍,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包乡、9个挂村指挥长包村、210余人乡村干部包村小组“一对一、多对一”的道路交通包保工作机制,包保干部深入村组召开群众大会,开展“敲门行动”签订承诺告知书、开展车辆摸排、交通劝导、隐患排查等工作。
强化路面管控,确保秩序整治到位
坚持打防结合,全面推进农村交通安全治理,全面打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找准重点管控路段。充分把握农村赶集、学生出行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加大进出村口、集贸市场口、校园门口、主要干道等重点路段管控力度,通过采取教育与劝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严查农村面包车超员、货车超载、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三轮车、农用车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工作态势。明确重点管控时段。紧盯“一早一晚”重点时段,在田间地头、三轮车、农用车集中的重点乡村道路设置静态卡口,线上线下双向发力,问诊把脉,精准打击。严查重点交通违法。联合村委会、派出所、中小学等单位,采取错时错位、联勤联防的工作模式,将道路管控向“无缝式”拓展,及时查处超员超载、三轮摩托、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车辆上路、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切实压缩违法行为发生的空间。

加强安全警示,确保宣传引导到位 积极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行动,增强农村群众驾驶人安全意识。组织集中宣传。通过赶集日开展集中宣传、悬挂条幅、召开群众会议、道路交通安全警示会议等形式,提升群众交通安全防护意识,自觉摒弃“图方便”“不在乎”“无所谓”的心理和出行陋习,防止因一时疏忽造成意外交通事故发生。进村入户宣传。组织民辅警和相关站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宣传,讲解酒后驾驶、超员超载、无牌无证、三轮车农用车载人、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农村地区典型交通违法的严重危害性,提示出行注意事项,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乘坐超员车、报废车及其他不符合安全标准车辆,确保出行安全。强化媒体宣传。依托媒体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村村响、微信群等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传播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安全文明出行的理念,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出行的声音在村道、田间地头回响,全面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