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兴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服务好“一老一小”作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努力绘就“朝夕美好”幸福画卷。
健全机制,下好关爱“先手棋”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形成属地为主、部门联动、共同发力的“一老一小”工作格局。建立镇、村(社区)、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一老一小”督导员和主任,督促留守儿童父母、留守老人子女和其他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责任,及时发现、劝阻、制止、批评教育拒绝或怠于履行监护责任等情况。同时,健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监护、生活、教育、医疗、服务和安全保护措施,用好用活用足政府救助、教育资助、社会帮助、法治维护等保障政策,确保精准帮扶。
摸清底数,下好关爱“基础棋” 由镇民政所牵头组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驻村队员等多方力量,采取上门走访、入户登记、电话联系、系统筛查等方式开展镇域内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数据摸底排查工作,做到全面摸排,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全镇共摸排出留守老人359人、留守儿童749人、困境儿童69人。同时,针对摸排结果,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帮扶措施等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信息动态管理库,实行“一户一档”管理,明确救助保护机构、挂联单位、结对帮扶干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数据实时更新,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工作信息共享、动态监测,整合关爱救助保护力量和资源,提高精准化关爱救助保护水平和实效。
用活阵地,下好关爱“关键棋” 完善“镇、村(社区)、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老年活动室128个,提供养老床位60张。对21户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解决老年人“如厕难、洗浴难、容易滑倒、行走不便”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安全环境;强化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关爱机制,建成1个镇级社工站,配置儿童督导员16人、村(社区)儿童主任14人,与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做到专人专管,强化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管护。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妇女干部、退休教师参与“爱心课桌”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学业辅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和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站(室)、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和普法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开展义务心理辅导、咨询服务。
挂联帮扶,下好关爱“长效棋”
进一步完善挂联帮扶制度,整合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教师等资源,实行留守儿童“三挂”、留守老人“两挂”制度,确保每个村(社区)有单位挂联,每一户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家庭都有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教师跟踪帮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常态化开展“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服务结对关爱活动。对0-3岁未入园、入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发动有爱心、有文化、居住较近的农村妇女开展结对帮扶。对3—17岁已入园、入学的留守儿童,社工站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社工站工作人员、党员及爱心群众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关爱,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对病弱、残疾、贫困等特殊留守儿童群体,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结对帮扶,力争结对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