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镇动态

小小人参果结出乡村振兴“金果果”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4-03-21 浏览次数:

“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这是《西游记》把人参果描述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在乡村振兴的“取经路”上,绿春县平河镇找到了自己的“致富果”——人参果。

时下,正值成熟时节,走进平河镇人参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藤蔓整齐排列,黄澄澄的果实晶莹剔透、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熟练地穿梭在藤蔓间,采摘、分拣、搬运……一筐筐鲜果,一张张笑脸,让果园充满了生机。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一天比一天收入多了,生活也更好了。”平河村委会村民李嘎车是基地的采摘工人,每天110元的务工报酬是她一家重要收入来源。李嘎车介绍,她丈夫行动不便,儿子在外务工,以前靠种点玉米、种点水稻,养些猪和鸡,生活过得还算有滋有味。现在农闲时候来基地采果,农活也不耽误,日子一天比一天强。“愿意干就会有收入。”李嘎车很感谢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种植基地已经带动了周边5个村委会的务工人员,每月基本能达到10至20个工作日。”在基地负责人王杨进看来,选择到绿春县平河镇建立人参果种植基地,是这里有十分适合的自然条件,更是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他下定决心。“从土地流转、技术推广等等,当地党委政府都积极配合、给与支持。”王杨进说,从2021年基地建立以来,企业每年营收稳步攀升,越来越多的农户就业、创业让他欣慰。

在分拣中心,一箱箱人参果冷藏装车,运往沿海大城市。“每天可以装3车,有15吨左右。”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李然车告诉记者,送来这里的人参果除了基地自产的以外,还有附近村民种植的。说着她将记账本翻开,“2月26日,腊咪村罗志华15505元;2月29日,老王大哥8359元......”从2月26日开始,短短二十来天,账本显示已支付超过15余万元。正当记者离开之时,依然有许多村民骑着摩托车载着一筐筐人参果源源而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种植基地最上方的巨型标语十分醒目。“我家今年栽了5亩人参果,一年算下来总收入2万元左右。”正在分拣中心给自家人参果称重的东批村村民罗黑龙说,政府鼓励种植,合作社提供技术和销售,没有后顾之忧。说着,还大方地拿出一些给记者品尝,并自信地表示自家的果子品质跟基地都一样。周围来送人参果的村民听到他的话,都你一言我一语夸着好政策。

“目前种植的4000余亩惠及农户561户,直接带动80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创造就近务工工次9万余个,预计创收将突破6000万元。”平河镇抓产业转型+抓产业升级双手连弹,以人参果示范种植为基础,营造联农带农新业态已初显成效。

平河镇深入实施“党建+种植+服务+经销+深加工+消费”,探索以农民为代表的种植端、以种苗育苗和农资销售为代表的服务端、以分拣、包装、贮藏、物流和销售为代表的经销端、以购买者为代表的消费端形成“四位一体”产业发展转型利益捆绑联结机制,促进联农带农惠农利农实现新突破,不断做好平河人参果的品牌化,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真正让每一颗人参果都能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平河镇人参果种植只是绿春县乡村振兴一个生动实践。绿春县坚持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各基层党组织持续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出系列特色品牌。同时,链接电商资源,持续对有意向借助电商创业就业的群众传授电商运营技巧,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开辟乡村振兴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富民强村之路,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