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绿春县持续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动员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改变生产生活习惯,摒弃乱倾乱倒行为,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一幅幅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夏初,走进平河镇平昆村,村道宽敞平整,村屋别致宜居,小花园、小菜园生机勃勃,仿佛一幅景美、村净、人和的“富春山居图”。村公益岗工作人员正在对道路边沟进行清理疏通,村道宽敞干净,院落错落整洁。“我们设有公益岗,每天打扫一遍,包括道路、边沟,垃圾由村里收集,镇里转运统一处理,现在整洁干净的环境让村子更加美丽宜居,村民的文明意识也得到了普遍增强。”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包保干部罗初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连日来,大兴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实施“千万工程”的“第一仗”,深入开展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行动,通过“政府给料、群众动手”的方式,组织群众自发投工、投劳、投料,通过“两污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一系列项目建设,补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以点串线带面,逐步实现农村环境的蝶变。

“我们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的乡村建设模式,组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做好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工作,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推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兴镇党委副书记李桥春说。截至目前,大兴镇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75次,群众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拆除乱搭乱建265处,集中清理各类垃圾56吨;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项目36个,惠及群众1000余户。

“以前卧马村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杂草丛生,废弃猪圈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差,群众多有怨言。”大黑山镇人居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年初启动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后,组织村民到其他村组观摩学习,并召开村民议事会。“这样有效激发村民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的村民让出宅基地、菜园建设道路和休闲凉亭;有的村民主动清理了自家废弃猪圈;还有村民主动捐款支持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卧马村村民杨玉祥主动腾退空间,让出自家70平方的老房子,清理之后用于建设村内休闲娱乐场所,“为自己的村庄做点贡献是应该的嘛。”杨玉祥自豪地说道。在卧马村只要涉及清理哪家的私搭乱建,主人家就会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参与清理的村民到自家里吃饭,这样的“卧马精神”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南泥湾精神在大黑山镇的生动实践。

三分建,七分管。绿春县在“长效化”上创新发力,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项督查组,建立农村环境整治“督导+评比+奖惩”机制,采取督查赋分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各乡镇各村组环境整治检查工作常态化、全覆盖。

“平河镇12个行政村积极响应并广泛宣传,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结合村情实际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以村规民约约束与党员积分制和‘红黑榜’奖惩性制度柔性结合,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带动全民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中来,各村根据实际设定集中清扫日,激发群众热情,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平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白玉勇说道。

绿春县坚持强化“脏、乱、差、散”治理,创新工作机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通过实施各乡镇主要领导分包村、开展专项攻坚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群众支持率和参与度,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节点向全域、由薄弱向完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