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平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化治理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尽心”换“安心”,用“真情”解决“矛盾隐患”,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做实做优网格单元为着力点,形成了基层党组织牵头、党员群众参与、凝聚各方力量、汇聚信息资源的网格治理格局。将全镇12个行政村划分为716个网格,组建由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村“两委”、村党支部构成的“三级网格”,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采集村(居)民信息、社情民意联络、矛盾纠纷调解、“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政策法规宣传等活动。建立“三级微信群”缩短响应半径,提高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调,法在格中普”,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微服务,聚焦治理“难点痛点”

网格员改变以往被动服务群众的模式,按照“网格全部沉下去,问题全部浮上来”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收集梳理群众需求、主动“上门服务”“走访聊天”等方式,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逐项登记、即知即调、立行立解,变“被动”应诉为“主动”治理,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镇”,将各领域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一线、消灭在萌芽,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强学习,架起干群“连心桥”
为拉进与群众之间距离,更好地服务群众,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民语小课堂”,通过每周一次的学习周例会“集中式”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从人称、称呼、数字、名词、日常行为、日常打招呼语等日常生活用语及工作用语开始,采取领读、跟读等方式,让干部职工逐字读、逐条学,着力打造一支懂民族语言、善交流、会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干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软约束,绘大治理“同心圆”

用“小约定”撬动基层“大治理”,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和群众意愿与要求修订完善真正体现民意的村规民约,采取“软引导+硬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持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使村庄治理、社区环境、安全秩序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