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田间道路是农业生产的“主动脉”,更是实现产业脱贫致富的“大通道”。绿春县着眼“以路兴产,以产脱贫”目标,着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力求把产业路打造成群众出行的“幸福路”、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红利。
撮洛村委会,位于绿春县大黑山镇西部,李仙江北岸,距镇政府驻地36公里,是绿春县、江城县、墨江县三县的交界点,地理位置优越,却因道路崎岖、不便行走等交通阻碍,给群众农业生产带来不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村民生产劳作只能依靠人背马驮等原始运输方式,费时费力,制约经济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大黑山镇借着脱贫攻坚政策“东风”,大力发展田间生产道路建设,修建产业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州搬迁安置办撮洛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孙毅介绍,工作队入驻撮洛村委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走村入户与老百姓交心谈心,了解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当了解到路是制约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主要原因后,工作队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帮助撮洛村村民们修建了一条生产路。生产路的建成,不仅让村民运输产业物资更便利,更便捷,也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工作队的帮扶力度和关心。
2016年11月,村民期盼已久的生产路终于建成,村民心里乐开了花。这条生产路不仅可以直达村级公路,缩短了大黑山至撮洛村委会的距离,让村民到镇上更方便,更一路延伸到田间地头、家门口,条条道路像一座座连心桥搭进了群众心坎里。
记者采访农户时,正值扭波田村秋收时节,再谈起这条田间生产路,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以前用人抬、用人背,现在收庄稼、收稻谷、收苞谷都是用摩托拉、用三轮车拉,搬迁安置办帮我们修通了这条生产路帮我们减少了很多劳动力。”
“自从有了生产路之后,我们的生活很方便了,田地里面的东西直接用摩托车就可以拉到家里面了,真的是太方便了。”
据悉,2016年, 红河州搬迁安置办公室共为大黑山镇撮洛村委会修建了3条宽6米,全长19公里的生产路,总投资198万,覆盖撮洛村委会扭波田村、半边寨村145户村民小组,受益农户617人。2018年以来,绿春县在大黑山镇、戈奎乡等乡镇打造了146条846.6公里农村生产发展示范路,有效发挥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