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谷村委会坚持以“党建引领”统揽工作全局,以“边疆党建提升年和干部作风转变年”为契机,创新思路抓党建,强化观念抓作风,真情服务办实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重党建,筑堡垒
探索“党建引领+服务群众+乡村治理”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网格中心户”纵向贯通的组织构建,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使党员、干群、党群间实现资源无缝对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有“魂”,让组织时时处处发挥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转变为服务群众的政治优势。阿谷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通力协作,立足实际,以提升党组织能力为目标,多方筹措资金共2万余元,优化党建书屋和党建工作室,为党员干部创造“想学习、想读书、想工作、想干事”的优良环境。依托党建工作室和党建书屋,创新党员干部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及乡村振兴、基层农村社会治理等业务知识,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叫我学”变“我要学”、“叫我干”变“我要干”的思想转变,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动力保障。
转作风,强服务
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以“惠民生,强服务”为目标,以开展“干部作风转变年”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牢“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意识,有效提升工作效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公信力与亲和力。为解决“群众办事无处坐,不知哪里办事”的问题,推行“三个一”,即:改造一个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窗口、办事一张笑脸、一事只跑一次(村委会),并完善办公和便民设施,大大节省群众办事时间和成本。今年以来,便民服务窗口受理23件次并均得到有效办结。推行为群众办事“一出一进”上门服务工作模式,让便民服务窗口工作触角向村小组或自然村延伸,村委会党员干部和驻村队员经常“送服务到家”,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每家每户,不断密切党群血肉联系。
抓治理,促稳定
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采取广播、发放材料、文艺宣传、“小方桌”等形式,重点对疫情防控、宗教政策、婚姻家庭、宅基地纠纷、防盗防骗等政策和普法知识进行宣讲,增强村民守法护法意识和疫情防控知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均先由村民提出议案,提交村民代表研究,然后再由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形成村委会党总支领导、村委会决策、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村级治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及自治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促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群众自治体系。组织驻村队员到阿谷小学开展“扶智、扶志”“小手拉大手”民族团结宣讲活动,将爱国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利用党建书屋和村民文艺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读书活动和文艺活动,培育群众爱党爱国、崇德向善、重义守信的精神;提高党建工作室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通过乡村德治建设,阿谷村逐步形成了文明有礼、规范有序、崇善向上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