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龙头医院引领作用,积极落实“以医带医、以医扶医、以医强医”的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联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加强医共体总院学科建设
填平补齐,提升总院综合服务能力。2023年创建了PCCM项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填补了呼吸内镜检查技术空白,创立“沪滇呼吸重症沙龙”品牌平台,构建远程医疗会诊机制;新开设了疼痛科门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医疗美容、老年病等学科,开展盆底康复治疗、胆道镜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自体血回输等12项新技术。院前“五大中心建设”全面完成,获省级重点学科4个,培育项目4个,薄弱专科2个。
搭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急救网络
搭建了以总院为龙头,联合120急救中心、5家民营医院、9家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县内区域协同救治平台。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与乡镇卫生院、网络医院建立“五大中心”微信交流平台,建立紧急联系方式,通过远程传输,实现区域协同救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信息共享,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优化绿色救治流程,提升抢救与转运能力,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2023年上半年共抢救急危重症患者341例,抢救成功率98 %,解决了群众因看病远而未能及时救治的问题。
“个性化”发展,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医供体总院在制定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各分院的地理位置、技术偏向、群众需求等因素,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帮扶计划。2023年打造平河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五官科,率先在平河镇中心卫生院开创了第一例妇科手术,共帮助平河镇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打造大兴镇卫生院中医传统医药特色,开展了穴位贴服、火针、放血疗法等中医理疗项目。同时依托医共体总院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帮扶,充分发挥基层优质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步提升,更好地满足辖区百姓的健康需求。自2023年3月起,医供体总院派驻5名内科、中医科骨干医师不定期在戈奎乡卫生院、牛孔镇卫生院坐诊,协作开展住院业务。

“造血式”帮扶,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制定了《绿春县医共体总院(县人民医院)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帮扶指导工作的通知》(绿总医〔2023〕2号),组建了30名由管理、医疗、药学、感染等专业组成的“优质服务基层行”医疗团队专家,分成3个小组挂包帮扶基层医疗机构。2023年共举办“绿医大讲堂”3期共330人次,提升学习氛围,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截至2023年7月,组织医共体总院相关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4次巡诊、4次健康知识讲座、4次义诊,受益群众720余人次。通过医供体总院选派重点学科主任到各分院坐诊授课,使群众可在成员单位得到县级二级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减少了百姓的医疗支出和额外支出,满足了群众“基层首诊”的需求,打通卫生健康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