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绿春:以绿生金促增收生态文明结硕果

来源:绿春县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3-12-06 浏览次数:

生态资源是绿春县大黑山镇的一张靓丽名片,森林覆盖率达84.54%。近年来,大黑山镇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战略,推进“两山”转换,在产业转型、乡村旅游、和美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探索出生态保护与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擦亮绿色底色,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以生态文明示范为抓手,快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绿化、美化、亮化要求,打造山秀、水清、村美、灯亮的宜居环境。配备166名保洁员,每天整治村内卫生,建设完善5吨/天的垃圾热解厂、110个垃圾焚烧炉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锚定生态资源“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目标,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国家级公益林108666亩、天然商品林113980亩、退耕还林19000亩、退耕还草1660亩,不断提高单位森林蓄积量。全面落实“双河长制”,突出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700立方/天的污水处理厂。2023年以来,开展“河长清河行动”18次,责令整改规范化采砂户1户,江河沟流清障5处,清理河道垃圾72余吨,同江城县开展河长制工作3次。

孕育绿色产业,产业转化形势喜人。为加快推进绿色茶、有机茶转化,探索出了茶园“农残”管控,通过实施“五个三”,每亩有机茶园产值增至5000元,探索茶园养殖,实现“一鸡五得”,每亩茶园增收1000元。着眼于立体产业发展,多渠道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发展了橡胶、茶叶、美国山核桃、榴莲蜜、菠萝蜜、无眼菠萝、甜龙竹、泰国青柚、澳洲坚果、白扁豆、蜜本南瓜、黑花生等产业20万余亩,人均达10余亩,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一体的特色生态产业链,辐射带动全镇农户致富增收,真正走出一条“青山”转化为“金山”的路子。

突出绿色发展,农旅融合促振兴。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挖掘出了西摩洛传统民族文化、马鹿文化、茶文化,《恰逢“奇”雨》《马帮路上的“神石爷爷”》等精彩故事,更总结出了以“民营橡胶产业的开拓者”“美丽宜居村庄的实践者”“产业转型路上的引领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奋进者”为内涵的“敢为人先闯兴路”的干龙潭精神。建成马鹿塘茶叶加工体验屋、茶籽餐厅、茶花浪漫屋、茶园观景台、干龙潭热区水果示范带等,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镇内外游客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沉浸式体验。让人民群众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生态景区+休闲旅游+村民增收”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促农创收、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白会英(绿春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