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嶂中,一条蜿蜒的公路正悄然蜕变。三骑公路(三猛乡至骑马坝乡)的建设是一场破解地理桎梏、重塑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直接串联起民生福祉、经济腾飞与生态共生的多重愿景,成为我县迈向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式工程。
三猛至骑马坝的原有公路,是我县交通困境的缩影,路基狭窄、弯道急险、路面损毁严重,运输成本高昂且事故频发,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锁喉之痛”。新建三级公路以“沿老路改建”为策略,将设计速度提升至30km/h,路基拓宽至7.5米,优化线形指标,极限弯道半径从15米增至30米,纵坡最大仅8.38%。技术的升级,将两地通行时间压缩至“城乡两小时经济圈”以内,沥青混凝土路面和Ⅶ度抗震标准,筑起安全屏障,让“天堑变通途”从愿景照进现实。
红河州长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三骑公路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 匡要民:三骑路全长49.19公里,我们是2月18日开始进场施工,目前施工边坡土方开挖,每天将近有50多台机械配合施工,有70多人在现场管理施工,目前为止完成边坡土方开挖、路面平整将近15公里左右。
公路是资源流动的“高速通道”。项目串联三猛新区、勐曼河、洛瓦电站等节点,打通农副产品外运的“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直接激活茶叶、橡胶等特色产业的市场潜力。总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占比82.5%,拉动本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红河州长桥建设+华固集团”的联合体模式,推动技术外溢与产业协同。尤为关键的是,公路与三猛乡集镇功能提升工程深度融合,修复破损道路、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让集镇从“生存据点”升级为“服务枢纽”。
设计者以“最小干预”为原则,沿老路改建避免新增用地,禁用弃渣场、取料场,新增占地仅6.89公顷,最大限度保留生物廊道完整性。路面采用ES-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减少扬尘污染,边坡生态防护与沿线绿化工程同步实施,将公路悄然嵌入自然肌理。这种“轻触式”开发,为山区交通建设树立了生态友好范本。
绿春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陶永生:三骑公路的建设将有力化解骑马坝乡交通制约瓶颈,实现县乡“两小时”经济圈目标。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连接三猛与骑马坝,辐射平河、半坡等乡镇,极大丰富县域路网结构,提升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开发沿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助推绿春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骑公路建设是我县“十四五”至“十五五”交通规划的核心一环,向东衔接大骑(大黑山镇至骑马坝乡)公路,向北连通绿二(绿春至二甫)线,未来可形成覆盖县域的“三横三纵”路网。其国防公路属性更赋予特殊价值,部分路段纳入应急保障体系,强化边疆地区的快速响应能力。
交通网络的优化,不仅打破了乡镇孤岛效应,更将我县纳入红河州“沿边开放经济带”的大格局,为跨境贸易、旅游开发预留接口,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