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绿春县:创新推行“河(湖)长制”实现幸福河湖新蝶变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2-20 浏览次数:

近三年来,绿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河(湖)长制工作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创新推行“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图片

在“责"字上下功夫

河长认领河流,切实做到“守水知责”。全县梳理登记河流105条、水库9座,其中纳入州级河长管理的河流有5条、水库1座,纳入县级河长制管理的共有23条,水库6座。明确县级河长13名、乡级河长38名、村级河长51名,各级警长7名,并通过“河(湖)警长公示牌”进行公示,实现“河长制”网络体系全覆盖。推动问题整改,切实做到“管水担责”。以“一河一策”为基础,各级河长开展巡河15555次,办结河长巡河APP反馈问题631件,同时各级河长按照职责分工,全面排查整治河湖突出问题,自查发现“四乱”问题74件,整改销号74件。整改销号水利部向绿春县推送疑似河湖“四乱”妨碍河道行洪问题遥感图斑158个,实现标本兼职、治管并举的良好工作格局。

图片

在“融”字上做文章

持续融入“河长制+N”机制,构建管水治水新格局。县水务局组织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住建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12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实施水行政处罚13件,处罚10.8万元。与县教体局联合开展爱河护河暨防溺水宣传“五个一”活动,联合印发《致绿春县广大师生及家长朋友的一封信》1万余份,不断增强全县师生的爱河护河意识和安全意识。持续融入“区域联治”,推进跨界河流治理保护。会同州河长办与普洱市河长办、江城县河长办、墨江县河长办召开李仙江跨界联防联控联治会商会1次,与邻近的5个县市签订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协议5份,共同管护上下游、左右岸河流,推动跨界河湖管理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图片图片在“新”字上求突破

创新全域美丽河湖打造体系。根据绿春特色,按照多点布局、全面发力原则,整合中小河流治理、绿美河湖、美丽河湖、县域节水达标创建等项目,打造出了1个省级美丽河湖、9个州级美丽河湖、11个县级美丽河湖,3个州级绿美河湖、治理完善中小河流3条,成功创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不断形成“一河一特色,一地一亮点”的全域美丽河湖。创新“政府+企业”联护联治模式。聘请8家企业负责人为“企业河长”,与企业开展政企联护联治暨“党建+河长制”联建共建,共同参与河流巡察、坚督、保护、治理,营造出“党政主导、多元参与”的河湖管护良好氛围。

图片

在“深"字上见实效

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守护河畅水清。将“党建+河长制”工作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印发了《常态化推进“河长清河”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24年“巾帼清河行动”的倡议书》等文件,积极组织29个基层党组织、18个妇联组织、6个社区4300余人开展清河行动,共清理沟渠、河道354公里,清理垃圾419.9吨。同时加大对县级、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力度,经监测,国控断面牛孔水文站和省控段面洛瓦电站监测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潘家东山水库水源地水质达到饮用水Ⅱ标准,牛波水库、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饮用水水质Ⅲ标准,达标率100%,做到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水质变化趋势。深入推进宣传引导,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微信、电视、网络等积极向当地群众、企业宣传河湖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发放宣传册3万余份,制作宣传视频7部,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爱河护河意识,拒绝非法采砂和向河道乱倒垃圾,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绿美河湖的工作格式,推进绿春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