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 | 绿春县: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种植业蓬勃发展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2-06 浏览次数: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十年来,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浪潮中,绿春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种植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其中茶产业、橡胶、八角、草果、人参果、中药材等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截至目前,已发展特色产业130余万亩,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稳居红河州首位。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茶产业是绿春县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茶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绿春县通过实施“三茶”统筹发展模式,将茶产业推向新的高峰。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5.5万亩,年产量达2.57万吨,产值达5.25亿元,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新认证达140个,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之一。

图片

在茶文化传承方面,绿春县不断创新,通过举办开采节、茶艺培训、茶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出了“玛玉茶”“绿春四季”等知名茶品牌。同时,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战略,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打造了多个茶文化旅游线路和田园综合体,推动了绿春茶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在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的推动下,绿春县积极发挥好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作用,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国家科技特派团共到现场技术指导12批次,覆盖全县9个乡镇,对农技人员、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培训10期200余人次。通过培训,当地茶农的茶园管理更加科学,加工技术也不断升级,传统的制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加显现,促进绿春茶品质不断提升,绿春茶在国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市场竞争力也逐步得到增强。

图片图片

作为绿春县规模较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橡胶产业同样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县橡胶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的推广,橡胶的种植和采胶技术也得到了明显改进。在种植方面,胶农采取科学规划种植区域、改良土壤等措施,提高了橡胶树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在采胶环节,采用先进的采胶工具和技术,既提高了采胶效率,又保障了橡胶树的健康生长。基于地理气候优势,绿春县在八角、草果、胡椒等香辛料的种植也不断扩大规模。种植户通过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注,增加了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年来,绿春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人参果、菠萝蜜、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推动水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其中,发展人参果5000余亩,预计年产量可达1万吨;菠萝蜜、澳洲坚果作为一种高经济附加值的水果,种植面积得到不断扩大,年产量实现稳步提升,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图片

除了传统的农作物,近年来,绿春县在中药材种植领域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三七、重楼、莪术等中药材的种植成为了绿春县积极探索多元化种植业发展新的尝试,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种植业发展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挖掘,绿春县有望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多元化种植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绿春县牢记嘱托,把粮食安全作为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绿春县不断推广旱稻种植,在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省、州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绿春县在大兴镇阿迪村委会发展水稻覆膜旱种示范样板地300亩,平均亩产量达513.1公斤,总产量达15万公斤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水稻面积已达13万余亩,其中种植梯田红米面积达3万余亩。除了推广旱稻的种植,绿春县还积极尝试“一田多产”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花鱼、梯田鸭综合种养配套产业,全力助农增收。

图片

十年来,绿春县在着力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中,通过大力振兴种植业,尤其是在茶产业、橡胶、八角、草果、人参果、中药材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这为绿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