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青山八面画,一座绿春城,半部团结诗。
哀牢向西,红河以南,便是绿春。从历史悠久的汉文化、哈尼文化、彝族文化、瑶族文化到傣族文化、拉祜族文化,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激荡碰撞,山水之间皆有民族团结的故事。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十年来,绿春县以历史文化滋养城市生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人文优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绘出一幅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绿春前进的方向、奋斗的方向
实—牢记嘱托 携手奋进
厚望如山,奋楫争先。十年来,绿春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结出新硕果。
强化高位统筹。制发《绿春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范县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工作方案》,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示范创建有人抓、有人管。召开绿春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推进会。专题组织开展“云岭大讲堂·红河讲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集中学习活动。举办“创建我参与 我为创建做贡献”党外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全县各实践教育基地共承接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20余期1000余人次。县委、县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次,各级党委(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79次。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6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3次,干部群众综合知晓率、满意度分别达95%、97%以上。


强化统筹调度,强化提醒督办,注重典型引领。建立县委民族工作协调机制、调度机制和会商机制,制发《绿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办法》,形成“晋位追赶、比学赶超”的创建工作新格局。认真提炼《党群同心续写“千年跨越”》拉祜寨事迹典型,2024年9月27日拉祜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绿春县自编自导节目《鼓语欢腾》代表云南省参赛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综合类表演项目一等奖。

兴—久久为功 当好新时代收信人
牢记嘱托担使命,深学笃行谱新篇。十年来,绿春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收信人”的担当,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新成效,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越讲越长,绿春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宽。
坚持在“宣”上发力。制定《绿春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宣传工作方案》,定期更新民族团结话语体系,规范民族团结相关宣传标语标识220余条,电子大屏播放民族团结宣传片150余次,“村村响”应急广播宣传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3250余次,重要场所设置主题文化墙绘900余面(座),创建主题广场(公园)30个。在LC“绿色春天”App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媒体专题专栏,在国家和省州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绿春民族团结进步新闻报道422条,其中《人民日报》刊发点赞《云南省绿春县拉祜寨村民小组:同心同向共创幸福生活》《云南绿春:在青山绿水间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红河绿春:“长街古宴”推动各民族交往交融》等多篇新闻稿件,被中央主流媒体采用转发,形成具有边境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华文化宣传矩阵。

坚持全域创建。聚焦“7+N进”全域创建载体,设立县法院、绿春高级中学、拉祜寨等14个创建验收示范点,打造三项引领、三种赋能、五大发展、三项计划、三联共治、六大创新的“335336”绿春“百里边关”示范路径,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全域创建格局。绿春全县累计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8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以153公里边境线为阵地,采取“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边境治理”模式,以拉祜寨为小切口,依托边境、山区、民族等多样性资源优势,创新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48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示范联盟49个,“云端二甫·幸福边关”“边境雄关·梅尼新寨”“幸福边寨·生态杯倮”展现了兴边富民好景象,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百里边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长廊。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绿春实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千村整治、万户创美”融合推动,以“万吨水泥进农村、百万资金进乡镇、千名干部进千村”为保障,实施以“五治五美五带头”为内容的“千万工程”,弘扬各民族群众邻里互帮互助、共建美丽家园的传统美德,彰显各族群众互谦互让、守望相助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配合“道中华·曼行国道219”活动,高位推动“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工程。



合—各民族交流交融 “石榴籽”抱得更紧更密
十年来,绿春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抱得更紧更密,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在绿春实现具象化,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局面持续巩固。
在“融”字上聚力。探索“组团式”教育帮扶,加强与上海长宁区、中国海洋大学等对口帮扶两地中小学、职业学校间交流合作。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设立“绿春就业驿站”,引导各族群众到发达地区务工就业,累计转移就业8.4万人次,引进行业人才174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融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行动,着力探索践行具有绿春辨识度的“生态文明+民族团结”“文明城市+民族团结”“百里边关+民族团结”等创建主题,精心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60多场次,参与群众18万人次,各族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持续提升。打造阿倮欧滨森林公园、东仰风情园等5个旅游品牌,以“长街古宴”文化品牌为引领,举办早春玛玉茶开采节、梯田开秧门、梯田丰收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各族节庆活动,展现民族文化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历史见证壮阔的征程,时间镌刻奋斗的足迹。新征程上,绿春各族干部群众将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真抓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绿春实践,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促民族团结,传丰厚遗产,护绿水青山,正是绿春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