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进一步聚焦精准方略,强化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盯住目标,把培训就业扶贫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以“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全力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切实推动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进行培训、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转移就业,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组织动员到位,对外协调输出就业一批。大胆探索和实践“信息咨询+基层组织+劳务公司+基地培训+企业用工+制度管理+服务群众”的劳务输出模式,今年6月,绿春县人社局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社局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制定出台了《绿春县创新劳务输出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绿春县2018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方案》等。通过到村召开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宣传发动、需求登记、素质培训、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等举措,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工作力度,“面对面”进行宣传动员,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外出务工脱贫致富。主动加强与省内外用工企业联系,搜集用工信息,选择用工多、条件好、待遇有保障的企业进行洽谈,建立合作关系。为求职务工者提供更多的单位选择、更多的工种选择、更大的区域选择。去年,利用就业“就业百日行动”“春风行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农村困难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79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0人(有序转移就业1200人)。对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并协助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稳定就业满3个月以上的,按省外转移就业300元/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2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经政府或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统一有序输出,与用工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交通费根据实际产生的费用给予实报实销,但最高报销金额县外州内不超过300元/人、州外省内不超过500元/人、省外不超过800元/人的标准。
二是创业指导到位,发展产业就业一批。制定出台了《绿春县实施劳动力培训促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方案(2016—2020年)》,形成了“政府领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的要求,突出连片特困地区、直过民族地区、边境沿线地区,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为主要对象,按照“学得会、用得上”的培训原则,积极对有劳动能力的适龄贫困人口开展1次以上的技能培训。认真开展劳动力培训,明显提升了广大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今年来,共开展技能培训10期630人、素质培训9期9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550人。
三是政策扶持到位,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一批。以发放创业“小额贷款”“贷免扶补”等方式挖掘“致富能人”、鼓励“产业大户”带动,作为扩大全民创业的突破口,建立了创业示范户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共完成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45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92万元,扶持“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15户。同时,鼓励居家灵活就业,在2017年计划退出的大兴镇马宗村委会、迷克村委会,牛孔镇漫洛村委会,大黑山镇嘎处村委会预开发2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男50岁至60岁,女50岁至55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对用人单位给予300元/月/人的岗位补贴。
四是信息掌握到位,现场动员转移就业一批。精心组织各乡镇加快全县就业信息的输入进度,对全县贫困劳动力上门摸底,对有培训意愿的进行造册登记,坚持“因户施策,靶向培训”,共输入劳动力就业信息11102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4866人,15965贫困人口处于转移就业状态。按照“实用、管用和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在大兴镇、牛孔镇、大水沟乡、大黑山镇组织开展8期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充分利用“教、学、用”三方面积极引导,激发外出务工的激情,大大提升了有序转移就业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