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公里边境线、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属于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拉祜族为主的民族“直过区”涉及全县5个乡镇5.3万人,黄连山地区、直过民族区、边境沿线片区“三区叠加”使得绿春县脱贫攻坚过程中面临着特殊的难题。
针对这一特殊县情,绿春县委、县政府以“三大片区”为工作重点,实施了“三区联动+连片脱贫+攻坚拔寨”的脱贫模式,采取整乡整村推进和整族帮扶等措施,全力破解难题。
攻坚克难勇担当 凝心聚智扶真贫
“以前住的是石棉瓦顶的空心砖房,现在的新房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精准扶贫工作队的贴心关怀。”1月23日,记者来到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采访时,村民小组长王先山说。
拉祜寨共有33户168人,村民靠打猎、刀耕火种为生,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人均有粮不足100公斤,是绿春县最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特困村。
“要干,就从最难的干起。”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绿春县转变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以敢想的气魄,敢为的作风,结合拉祜寨致贫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等,采取“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整体搬迁、整村推进”方式,高位推进安居房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其生产方式,增强产业效能,着力推动拉祜寨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效。
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联,依托各级挂钩帮扶单位,以安居工程为抓手,每户整合12万元资金,统规统建20户,改造提升13户,实现了人畜分离、厨卫入户。2017年初,全村33户村民全部搬迁到两层楼房式新居,所有村民从“地窝棚”住进了“水泥房”,从昔日特困村变成了如今的脱贫示范村。
产业提质吐“新绿” 教育培训拔穷根
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是不稳固的。绿春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大力扶持与贫困户挂钩的产业,引导贫困户以合作经营、土地流转、劳务就业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结合南部山区、产业扶贫、生产脱贫等政策实际,绿春县以“长短结合”为主线,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采取“抓园区+引龙头+提质量+延链条”的“四位一体”举措,着力破解低产能、低产量、低效益困境,确保农民增收脱贫有稳定产业支撑。
“我家有47亩胶林,去年政府每亩扶持5包化肥,还给我们培训割胶保胶、施肥管理等精细管理技术,按照今年每斤胶价13元计算,年纯收入5万元是没问题了。”半坡乡牛托洛河四队胶农白露,正是绿春县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众多受益人之一。
所谓提质增效,就是强产值、提产能,变优势产业“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2016年以来,绿春县实施了以茶叶、橡胶、香料为主的“三补一培”提质增效增收工程。通过该工程,每亩橡胶产量由200公斤提升到240公斤,每亩产值由2600元提升到3120元,增产增效率均达20%,橡胶产业正成为该县广大群众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
在大水沟乡,今年61岁的李石新,已经在云南彤瑞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干了8个年头。“早上9点开始干活,下午4点半回家,男人每天100块钱,女人每天80块,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多好的事儿啊!”他笑着对记者说。在像李石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茶园附近的村民,而且大部分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当农闲时大家就到茶园打零工,采茶、施肥、翻新土地。
近年来,大水沟乡大胆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大力打造“绿春白茶”。目前,全乡茶园总面积达2.3万亩,新茶年产量达1017吨,按市场价最低的2元/斤计算,年产值达500余万元,户均产值2500元,人均增收300多元。
增智扶志破陋习 村容民貌换新颜
“全村几乎全是塑料布、石棉瓦乱搭的简易窝棚,村里鸡猪全无,仅有几只瘦狗懒散转悠,小孩子一丝不挂跑来跑去,瘦弱的女人躲闪着陌生人……”这是2016年3月前大头拉祜寨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村中新建宽敞明亮的村活动室前,小朋友正在篮球场跑来跑去,20多公里的水泥路像一条玉带迎山而上伸到寨口,33幢漂亮的两层小楼拔地而起,楼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整齐的散落云山雾海间,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绿春县
“群众现在很重视家庭卫生,能够及时清洗锅碗瓢盆,家什物品摆放整齐。”王先山告诉记者,搬迁后的拉祜寨村民们现在都学会了使用电器,接通自来水后,大家都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每天自觉打扫公共卫生,保持门前屋后干净整洁。
然而,平均受教育年限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是“三区叠加”脱贫攻坚难题的主要根源。绿春在拉祜寨率先采取“物质扶贫与精神脱贫并重”的“增智扶志”工程。对拉祜寨子女就读中小学的给予每学期600元生活补助,就读中专或高中学业的给予每学期1000元补助,大专以上学历的每学期补助2000元;在校学生由该镇副科级领导挂钩“一对一”管理教育,想方设法说服拉祜族群众,培养孩子“学以成才、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
“现在政府大力补助孩子上学,领导挂钩帮扶,下一代的日子一定会并我们好,我们拉祜族群众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普秋九眼里闪着光。
通过开展“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五爱活动,改变了群众的思想意识,革除了陋习恶习,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大头拉祜寨的变化只是绿春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一系列帮扶措施下,绿春县以大头拉祜寨为代表的“三区叠加”地区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居住环境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日趋向好,脱贫增收产业逐步形成,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安居房建设、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一场大规模、大投入、精准到村到户的脱贫攻坚战在直过民族区、在黄连山深处、在边境线片区、在绿春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