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务要闻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多举措推进动植物科研工作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16 浏览次数:

近年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重点,不断推进保护区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高校科研提技能。依托省内外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和县基层专家工作站提高自身科研水平,2016年,共有中国农大、中国科技大学、云南大学等5批27人次科研人员到黄连山开展科研。二是常规监测见成效。在常规监测中发现的石豆兰、坚唇兰、三角兰、荞叶秋海棠、香草等新品种均全球首次发现,其中石豆兰、坚唇兰、三角兰、香草以“绿春”命名,《芬兰植物学报》专题报道了黄连山保护区发现绿春香草。三是监测设备强支撑。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合作,于2016年12月安装红外线相机40台,对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进行监测。四是样地样线设保护。设置具代表性的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3类植被监测样地15块;设置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绿春苏铁、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喜马拉雅红豆杉、伯乐树、长蕊木兰6个物种监测样地17块;设置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监测样线23条,包括兽类:猕猴、灰叶猴、黑熊、印支虎,鸟类:白鹇、原鸡、棕胸竹鸡、长尾阔嘴鸟,两栖类:红瘰疣螈、绿春溪蟾。五是科研书籍奠基础。相继出版《黄连山苦苣苔科植物》《绿春苏铁》《中国·云南黄连山昆虫》《中国·云南黄连山兰科植物》《黄连山野外植物识别》等书籍,为今后科研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六是宣教工作树意识。划片打造以红花木莲、长蕊木兰、绿春苏铁、喜马拉雅红豆杉等为主的2000亩近地植物保护园,在小黑江、骑马坝、大平掌等地分类打造绿春苏铁、东京龙脑香、伯乐等野生植物保护园,向外界展示各类保护物种,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黄连山管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