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务要闻

绿春县对外开放创新性政策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7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开展,绿春县作为红河州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承担着对越南及南亚国家贸易的主要县市,区位优势明显,带动辐射作用大,县委、县政府将着力打造成为对越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一、强势推进以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云南省加快实施沿边铁路,推进跨境交通及沿边干线公路建设,到2022年力争建成S218绿春县哈德岔口至绿春县平河二级公路、金平县新桥至绿春县平河二级公路、绿春县二甫中越大桥、绿春县边境水域渔港(码头)、绿春县城至二甫二级公路,到2025年,力争建成沿边铁路,为北部湾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经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提供便捷快速的通道,把绿春建成红河州连接滇西和对越开放的新通道,红河州连接滇西经济圈的新纽带,从红河州的边远末梢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心枢纽,从而实现区位劣势向区位优势的转变。

二、全面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响“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的重要部署,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和生物产业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全县生物产业达130多万亩,农民人均突破6.3亩,形成了以橡胶、茶叶、胡椒、草果、八角、石斛、杉木、砂仁等为主的绿色生物产业群;积极发展进口木材加工业、日用品、建材等商品出口和服务贸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一产优势向二产优势转化步伐,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建议对绿春县特色生物产业园区给予重点支持;借助哈尼梯田申遗成功机遇,充分挖掘“民族、生态、边境”特色旅游资源,在完善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哈尼神山阿倮欧滨公园、黄连山国家公园等一批景区景点,全力支持中国哈尼城建设,力争将绿春打造成红河州乃至云南省一个重要的哈尼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做强做大边贸产业

借助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州对沿边开发的财税金融、产业扶持、土地利用、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边贸互市相关政策,努力提升商贸流通、保税物流、制造等业务,力争到2020年,建成绿春县平河镇特色国门边陲小镇、平河丫口水塘口岸以及平河、二甫、新寨、丫口水塘4个边民互市点基础设施,新建绿春县平河口岸联检楼及配套查验货场,平河丫口水塘、白石头和半坡二甫三个边境通道实现二级油路,平河、新寨、丫口水塘三个互市点升级为省级边境口岸;拓宽合作领域,实施环保科技文教多层次广领域合作,把绿春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又一个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四、搭建对外开放开发平台

坚持“彻底放开、依靠民力,全面开放、借助外力,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壮大实力”的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事关发展大局的第一要事、考量干部抓经济工作的第一政绩,配套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积极营造“绿春投资零障碍”的投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绿春的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好“一对一”、“点对点”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同时积极探索代理招商引资的方式,特别加强与上海青浦区、重庆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精心开发、包装、推介、引进一批新项目,着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

五、加大中越边境村寨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以路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信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兴边富民工程,采取灵活的补助措施,大力实施沿边群众的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抗震安居房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村寨环境整治工程、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绿化亮化边境村寨,切实改善沿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对绿春县3个沿边乡(镇)、7 个沿边行政村、48个沿边自然村每个自然村给予20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打造国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