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椒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万物复苏,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和谐生态的热土上,胡椒也陆续进入了成熟期。一串串“红果子”已经挂满藤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初春有了更生动的阐释。
在绿春县骑马坝乡秀水河社区胡椒连片种植区,一群粉色装扮的傣族妇女正在轻巧地寻找红黄相间的成熟果子。粉与绿相映相衬,令人赏心悦目。由于去年雨水来得晚,花期推迟,今年胡椒采摘时间也相应比往年晚了将近一个月,目前采取的是成熟一拨、采摘一拨的方式进行选择性采摘,采摘期将持续到5月底。
近年来,绿春县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富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对胡椒产业的投入力度,按照“一个核心区、两个示范区、三个试验区”的产业总体发展规范,全面推动胡椒产业在绿春的落地生根。目前,全县胡椒总面积5.86万亩,总产量2420吨,总产值4356万元。受益农户44203人,户均增收4465元,其中受益贫困户26820人。
范志钢自2002年就开始种植胡椒,十多年来对胡椒事业坚持不懈,也多次参加过绿春县组织的到海南岛等胡椒种植基地的参观考察活动,是当地胡椒大户,也是胡椒专家。自从种植胡椒后,范志钢就一头扎在胡椒上,以前种植水稻的梯田现在改成了鱼塘,胡椒种植与水产养殖“长短结合”,收入有了新的渠道。他说道:“一棵胡椒树平均产量5市斤干胡椒,一市斤最低8元,一棵胡椒树产值就有40元,一亩产值达6000元,相当于种植水稻收入的3倍。”
同时,身处三猛乡爬别村委会龙沙村小组的杨克鲁一家,除了种植12亩胡椒外,还种植了56亩杉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商品林和胡椒种植的“长短结合”产业发展模式。
为支持农户种植胡椒,绿春县坚持市场为主导,在全面提升胡椒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仅2019年,绿春县就实施产业扶持3705。355亩,涉及7个乡镇31个贫困村156个村民小组,贫困户1423户6613人,兑补资金148。2142万元。
绿春县农科局副局长杨志强介绍,接下来,绿春县将投入70万余元开展胡椒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守护农户的“钱袋子”,助力脱贫攻坚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