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点扶贫单位重庆大学高度重视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脱贫攻坚工作,自2013年以来,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绿春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出实招,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助力绿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绿春县委、县政府的周密统筹下,重庆大学相关部门与绿春县农业龙头企业有条不紊地准备了近两个月,通过严格的请示报备,询价协商、资质验证,合同签约,备货装货等环节,6月22日,经过近1500公里的长途运输,来自云南大山里的优质农产品干货进入重庆大学,近6000份充满浓浓扶贫情怀的干货礼包送到重庆大学在岗教职工手中。在交接仪式上,领到扶贫体验包的教师感慨地说:“这样的消费扶贫挺好,既购买了农副产品,又支持了扶贫,感觉扶贫就在身边。”

“青山着意化为桥”在绿春出发前,我县举行了简约的出征仪式,常务副县长张猛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一头连着贫困乡村,一头连着消费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将高校等社会力量动员到扶贫中来。

感谢重庆大学积极协调,帮助我县的生态绿色农产品进入大学校园,食堂,希望我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保证品质,坚持带贫益贫”
在重庆大学定点扶贫定向采购绿春县农产品专用车出发前,绿春县企业家将劳动用工收入直接以现金方式发放给本次包装备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了带贫益贫机制。贫困户们拿到现金收入后,笑逐颜开,用朴实的哈尼话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重庆大学!”

以往受制于交通成本、资质证书、产能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绿春县的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产品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针对这一情况,重庆大学校内单位积极动员协调,选派绿春县挂职干部深入一线调研,牵线搭桥,做足消费扶贫的绣花功夫,通过尝试协调绿春县相关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入重庆大学展销推荐会,优质农产品烹饪现场演示制作,同时将绿春县的农特优产品根据不同时节,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套餐组合等,创新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重庆大学消费扶贫体验包”方案。重庆大学校内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采取单位集中采购,师生员工自愿消费,发送校友参与等多种方式,营造了绿春县优质特色农产品消费的良好氛围,重庆大学守正创新,大力推进了消费扶贫。
绿春县不乏高品质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但多年来,贫困群众想把农产品卖出去,却不知道去哪卖、卖给谁,甚至有时只能心疼地让好东西烂在地里。消费者想买绿色、天然的特色农产品,也面临高价、无从了解产品品质等难题。重庆大学准备在绿春县引导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以打通供应链条为主要目标,形成农产品“从绿春田间到重大餐桌”的全链条联动,重庆大学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引导绿春农业龙头企业和贫困户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竞争,以质美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认可,从产业链终端牵引拉动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据悉,绿春红米线进入重庆大学食堂,绿春优质农特产品重庆大学展销订购会,重庆大学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绿春”定向采购绿春优质农产品等消费扶贫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