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630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国民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商贸、海关、旅游;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公安、司法;民政、扶贫、救灾;民族、宗教;其他
发布机构
绿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4-17
信息名称
绿春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6日在绿春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强基固本,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趋紧、加快转型发展困难重重等挑战,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各族群众,围绕争创“四个先进县”〔1〕工作目标,凝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强劲动力,直面挑战、勇于担当,蹄疾步稳、扩量提质,全县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3.25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7.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3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31亿元,同比增长5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6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0元,同比增长15.1%。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动力

  密切跟踪中央和省州投资导向,在巩固常规性政策资金争取的基础上,加大重点项目储备和申报力度,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全年共推进实施州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55个,其中,6个竣工投产项目按期竣工投产,2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4亿元,1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17个、完成投资14.2亿元,11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有序推进。编制上报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7个,其中,20个项目可研(实施方案)已经省州发改委审查和批复,涉及总投资12.8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实施“国家级有机香料基地”建设、三角龙潭和冷水菁水库投资代建、牛孔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等招商引资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87.23亿元,其中,新签项目39个,协议总投资34.53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0.25亿元,同比增长115.5%。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

  立足山区实际,狠抓交通、市政、农田水利、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市政投资3.1亿元,“削峰填谷”土地平整工程接近尾声,县城污水处理厂实现托管运营,供排水、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镇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交通投资3.8亿元,元绿二级公路绿春过境段工程竣工通车,建设农村通达通畅工程25条364.4公里,环城北路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县城至李仙江二级油路改建工程项目可研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完成水利投资1.83亿元,中越界河小黑江二甫段治理、泗南江牛孔段治理、戈奎水库除险加固、共达水泥厂提水、牛孔乡机关片区人饮等工程全面竣工,八尺水库开工建设,中央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获批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5万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2.98万亩,建设配套渠网182.21公里、生产路135.61公里,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100亩。完成电网投资9200万元,110千伏大黑山变二期输变电工程、大水沟和哈德35千伏变增容改造工程、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信息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3G无线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4G无线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

  三、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水电等一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一)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完成粮食总产10.5万吨,同比增长2.6%。发展胡椒1.05万亩、梯田红米6万亩、美藤果6504亩、商品林3.56万亩、棕榈3000亩、橡胶5000亩、砂仁6540亩、板栗9200亩。肉类总产2.79万吨,禽蛋产量1178吨,分别增长29.6%、14.9%。建设示范种植基地4.6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次,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提升。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15.4%。

  (二)工业经济实力提升。生物产品加工园区实现产值5473万元,同比增长183.6%。大黑山、坝沙河等4座在建水电站有序推进,黑龙、绿仙龙2座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兴龙紫胶加工厂竣工投产,永兴年产8000吨橡胶颗粒加工厂完成主体工程,年产60万吨共达水泥厂建设稳步推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新增民营企业161户、个体户1196户,新增从业人员3262人,注册资本1.7亿元,分别增长89%、20%、29%、24%。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优化。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9.2%。

  (三)第三产业活力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哈尼城、“哈尼神山·阿倮欧滨公园”、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戈奎托牛、三猛灯马等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深入实施。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3.47%。加强边境通道和边贸市场建设,提升边境贸易规模和层次,完成边境贸易额2.3亿元,同比增长12.2%。改造建设农资连锁加盟店9个、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终端22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农家店37个,城乡商贸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研究,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投资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事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抵押融资及有序流转,促进多元化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外业顺利完成,发放农村土地产权证1.2万本,农村“三权三证”〔3〕抵押融资贷款1.2亿元,流转农村土地4.2万亩。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累计完成“农转城”〔4〕9787人。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24项,其中,取消33项,调整2项,合并57项为16项,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47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食药监、工商、质监行政管理权下划移交,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

  (三)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制定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办法,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行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稳定基层干部职工队伍。创新办学和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质量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药物应用比例,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

  五、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累计发放惠民资金3.87亿元,乡镇岗位补贴〔5〕、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提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6〕等落实到位。

  (一)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美丽家园”建设强力推进。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带动投资2.9亿元,完成“做特民居”3600户,其中,拆除重建1750户,改造提升1850户;“做美村庄” 示范样板村10个;“做优集镇”三猛乡特色旅游小镇初具规模;建设标准化小学1所、村级幼儿园11所,消除校舍危房1.71万平方米;实施标准化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20所、敬老室2所;开工建设公共廉租房60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00套。山区综合开发及扶贫开发全面提速。发展优势特色农业16.8万亩,边疆惠民六件实事〔7〕全面落实,黄连山地区贫困群众综合扶贫开发工程通过验收,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1个、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安居工程2450户,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220人、转移就业1.28万人,对口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工作进一步抓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68万人。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8〕深入实施,改造建设校舍5.09万平方米;“两免一补”〔9〕、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助学政策实现全覆盖,发放补助资金6659.25万元;控辍保学严格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98.3%,资金使用率77.85%。加强优生优育,人口出生率15.6‰、自然增长率8.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继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涌现,舞蹈《闹宴》被评为省级精品工程,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安装“户户通”4200套,新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43块,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三)社保体系建立健全。实施好就业再就业,投放创业贷款163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8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8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五大保险”〔10〕参保率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由2013年的227元提高至26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由2013年的108元提高至124元,城乡低保覆盖率分别达13.25%、42.6%;五保供养634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53亿元。

  六、突出发展秩序优化,促进平安和谐

  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深化平安和谐创建,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逐步优化。

  (一)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坚持规划先行,以市政规划为重点,抓好各类发展规划编制与管理,增强规划的实用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县城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通过省级评审,县城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初步完成。

  (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以城区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区交通拥堵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明显改观,人居品位有效提升。加强边境地区综合整治,深化反恐维稳、“黄、赌、毒”治理、非法宗教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抓好城乡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清理规范,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4233件,调处成功率96 %。红冉公司与胶农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取得重要成效,大黑山胶场、坝溜胶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基本结束。创建爱民固边模范乡1个、模范村(社区)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1个、示范村10个,民族特色村寨3个;州级“平安校园”3所。抓牢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抓实营林造林、地灾防治、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完成营林造林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79平方公里,建设农村太阳能3500户、农用沼气池1000口、无害化卫生户厕2500座,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连续2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

  七、突出为民务实清廉,提升行政效能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凡重大事项均集体研究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面商率、办复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95%、98%。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11〕,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措施25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0件,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12〕,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文件、会议数量分别下降33%、27%,“三公”经费〔13〕支出同比下降21.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警示教育、审计监督和案件查处,有力促进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同时,全县各条战线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荣获省级“双拥先进县”称号。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老龄事业持续发展。统计、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保密、应急管理、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去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干部,向驻绿部队全体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在我县投资创业的各地客商和外来务工人员,向支持绿春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绿春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转化率不高,产业化层次低,产业支撑发展能力弱。二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社会资本聚集能力不强,融资渠道单一,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困难,重大项目支撑不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历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欠债多,政府偿债压力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低,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引智留才”困难,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五是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解放程度、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同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纵观当前发展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我们既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更要积极营造新优势、努力引领新常态。目前,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但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随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州委、州政府强力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旅游蓬勃兴起,红河哈尼梯田机场建设即将启动,中国哈尼城建设大幕徐徐开启,等等,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上。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富集独特的生物水电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具有沿边开放开发和后发赶超的优势,只要做到矢志赶超跨越,增强发展定力,善于捕捉机遇,聚力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在城市经营、投融资、土地运作、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绿春新一轮大发展,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好的新绿春。

  2015年: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跨越

  2015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依法治县进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中国梦·红河路·哈尼家园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的总基调,突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招商引资、“美丽家园”建设、山区综合开发五项工作重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主攻城区建设,促进经济提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努力争创“四个先进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以内;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发展规划编制,引领转型跨越发展

  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围绕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立足绿春实际,组建专门机构,加强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沿边开放开发、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县、社会民生改善等工作重心,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积极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难题,高水平编制好“十三五”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战略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用科学规划引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同时,重点谋划一批转方式、调结构、打基础、管长远,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力争将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十三五”规划项目盘子,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强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建设

  把城乡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平台,将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核心引领作用、特色集镇的纽带辐射作用、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确保建管同步提升、城乡协调发展。

  (一)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按照“一心一轴两线”〔14〕的城市空间布局,严格执行城市建设规划,坚持集约利用土地,科学施工建设,完善开发经营机制,加快推进以中国哈尼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建设,努力扩大建城区面积,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增强城市聚集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制定科学规划。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一城十景百村二十万亩”〔15〕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走精品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以旅游、文化、商贸为主要功能定位,精心规划设计中国哈尼城,着力打造哈尼文化古镇、休闲旅游名镇、商贸物流重镇和生态宜居美镇,加快建设集哈尼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商品贸易、交流娱乐、生态观光、新型居住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二是拓展城市骨架。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联动、分步实施、群众受益”的基本思路,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互动、集群发展,加强项目申报和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建设中国哈尼城,实行统建统销。开工建设新区路网、供排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环城北路、县城“两污”治理工程〔16〕、城镇保障性住房等市政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环城南路、南线片区旅游观光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将城市骨架向北拓展到规洞河坝,向西拓展到二号桥地区。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坚持新老城区衔接发展,推进美丽城市共建共享,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持之以恒抓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做好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坚决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违章建筑,提升城市精品化、人性化管理水平,努力创建文明城市。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狠抓“美丽家园”建设。建立健全工作竞争机制,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实施“做特民居”拆除重建2000户、“做美村庄”16个、“做优集镇”1个,建设标准化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18所、村级敬老院3所、乡镇中学1所、村级幼儿园12所,消除校舍危房9681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00套。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及扶贫开发力度。围绕“两增两减一保护”〔17〕总体目标,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18〕,大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认真落实边疆惠民六件实事,启动实施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程,加快半坡乡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巩固和提升扶贫工作成效,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7万人。继续加强8乡集镇功能建设,抓好“乡改镇”和“村改社”,有序撤并一批小型偏远村寨,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次、转移就业3000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认真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农村能源建设、森林防火和城乡地质灾害防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19〕,不断筑牢“生态绿春”根基。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林造林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安装太阳能3000户,节柴改灶1100眼。

  三、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培植、社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狠抓重点项目攻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破解用地和融资难题,扎实推进13个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和68个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25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3项,计划新开工项目31项,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7项,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以上。同时,加强招商力量,挖掘招商潜力,改进企业扶持方式,提高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率、开工率和履约率。切实抓好以交通、市政、水利、电网、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全力推进环城北路建设,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18条229.9公里,完成年度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任务,抓好县城至李仙江二级油路改建工程、金平至绿春二级油路、环城南路、红河哈尼梯田机场至绿春县城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水利方面。实现八尺水库大坝封顶,完成年度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以及干支渠防渗工程,力争开工建设路俄水库和牛俄水库,继续做好三角龙潭水库、冷水箐水库、泗南江绿春县城段治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84万人。电网方面。完成2014年度大修技改和35千伏及以下城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好2015年度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5千伏大黑山至大水沟变输电线路工程、“美丽家园”建设配套电网建设工程和平河乡供电所建设工程。通信方面。继续加强光网城市、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网和4G无线网等通信网络优化及建设,新建4G基站30个,实现4G无线信号乡镇驻地全覆盖及部分自然村覆盖,加快完善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城乡立体通信服务网络。

  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加强产业建设是实现绿春跨越发展的核心所在。按照“做强绿色生物产业、严禁重污染工业、限制性发展矿业、大力发展水电和生物产品精深加工业、做足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基本思路,全力实施“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重点项目推进、龙头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建设和现代科技注入为抓手,加快构建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培育壮大高原特色农业。围绕全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20〕总体目标,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地1.5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0亩。抓实粮食生产,确保粮豆作物播种面积38.5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完成梯田生态养鱼6.5万亩,实现肉类总产3.98万吨、禽蛋产量1900吨。建设特色农业22万亩,其中,新增胡椒1万亩、美藤果7000亩、砂仁1万亩、棕榈1500亩、板栗3000亩、商品林3万亩,补植补种草果3万亩,发展梯田红米3万亩、生态蔬菜3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示范种植基地6.1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53个,发展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个。

  (二)调优做强绿色工业经济。坚持走环保优先、资源节约、安全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园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思路,完成特色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抓好园区土地收储和设施配套。加大工业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工业企业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加强中小微型企业扶持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力争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大力发展水电和生物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大黑山、坝沙河水电站建设进度,力争勐曼河二级和三级水电站开工建设、牛孔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启动实施、黑龙电站完成可研编制、绿仙龙电站完成预可研编制,重点扶持发展2-3家生物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培植矿产采选与精深加工骨干企业,严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提高矿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抓好建材产业。重点加快年产60万吨共达水泥厂项目建设步伐。

  (三)做活做特第三产业。全力推进中国哈尼城建设,启动实施“哈尼神山·阿倮欧滨公园”一期工程以及县城周边万亩水果樱桃观光园项目,加快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前期工作步伐,积极扶持发展一批民俗村和特色农家乐,加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和特色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边境贸易加速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做活做旺房地产开发、物流通信、住宿餐饮、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激活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五、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决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四个试点”改革〔21〕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年内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并完成戈奎、平河、三猛、大水沟4个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依法自愿、公开公正、平等互利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加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力度,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认真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加快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抓好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22〕,加强预算公开和绩效管理,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创新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监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严控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年内完成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和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降低企业和群众创业成本。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三)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着力抓好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教学绩效评价机制。健全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六、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促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突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个重点,大力实施“三个提升工程”〔23〕,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步伐,迁址建设绿春一中(高中部),全面落实各项助学、保学政策,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卫生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中医院建设前期工作步伐,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和基金使用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确保食品安全。认真落实优生优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种植、标准化养殖、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推进管理创新。扶持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2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3个。

  (四)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加大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后续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实施好“七彩云南全民体育健身场地”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突出解决弱势群体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依托“贷免扶补”、“小额信贷”等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立适度普惠型、均等化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城乡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的规范化管理清查工作,加强乡镇敬老院、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加快县社会福利中心、殡仪馆和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前期工作步伐。

  七、着力深化平安和谐创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建设法治化和现代化水平。以打造综治维稳“五大格局”升级板为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深入开展边境地区综合整治,实施好网格化边境管控、非法宗教治理、爱民固边模范村建设、民警兼任村官、大走访活动等工程,积极争创“爱民固边模范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防范和打击涉恐涉暴、“两抢一盗”、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包案制度和信访稳定排查调处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因农村山林水土权属、惠民惠农政策等引发的信访案件,力争全面完成红冉公司与胶农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完成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加强安全隐患源头治理,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好。

  (一)坚持开拓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发现问题不掩盖,遇到矛盾不回避,着力抓好事关绿春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局的大事要事。同时,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严格问责问效,提高工作执行力,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三个清单”制度〔24〕,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完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全面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支持工会、妇联、工商联、共青团、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坚持廉洁从政。厉行勤俭节约,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实廉政风险防控,加大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风正千帆竞,心齐万事兴。让我们在中共绿春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站在绿春发展新一轮起跑线上,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同心同德、拼搏实干,为实现绿春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美丽新绿春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四个先进县”:县十一届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县、绿色能源开发先进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先进县、哈尼文化生态建设先进县”四个工作目标。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农村“三权三证”: 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及宅基地使用权证、林权证。

  〔4〕“农转城”:是指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5〕乡镇岗位补贴: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办通〔2014〕3号)文件精神,从2014年1月起,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执行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工作岗位补贴。

  〔6〕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根据省委组织部《转发中央组织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社区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关于吉林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的通知》(云组通〔2014〕4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从2015年1月起,全县每个社区每年安排5万元的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7〕边疆惠民六件实事:为加快红河州南部六县发展步伐,缩小南北区域发展差距,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边疆农村群众惠民实事的意见》(红办发〔2013〕130号)文件,决定从2014年至2020年,集中力量为边疆农村群众办六件实事:从2014年起,免除南部六县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开展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2.4万人次以上;开展乡村医生培养,4年内培训乡村医务人员800名;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用5年时间完成南部六县503个行政村4710个自然村广播室建设;实施边境一线农村“村村亮”,在边境一线村庄安装2800盏路灯;实施边境一线农村国旗台建设,用两年时间,在边境一线村庄建设国旗台各一个。

  〔8〕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为实现红河教育振兴,推动红河教育科学发展,在2013年11月13日召开的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启动实施了《红河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2014-2019年)》。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州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5%,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达70%;初中学生3年完学率达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普高与中职在校生比例达1∶1.2,高考一本上线率达25%左右,最终实现人口素质广泛提高,打造出属于红河自己的教育品牌。

  〔9〕“两免一补”:是指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0〕“五大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11〕“四风”: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2〕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要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

  〔13〕“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14〕“一心一轴两线”:一心,指的是中国哈尼城;一轴,指的是元绿二级公路绿春隧道口—中国哈尼城—街心花园—二号桥地区的公路(街道)。两线,一线指的是北线,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绿春和元阳两县交界处—建材市场—云梯酒店—规洞村—二号桥,包括规洞河沿岸地区;另外一线指的是南线,即牛波水库—外贸茶厂—八尺水库—松东村—广吗村,包括松东河沿岸地区。

  〔15〕“一城十景百村二十万亩”:“一城”:绿春哈尼新城;“十景”:为元阳、红河、绿春、金平打造亮丽的梯田十景;“百村”:在梯田景区范围内打造100个特色村落;“二十万亩”:对至少20万亩梯田进行挂牌保护。

  〔16〕“两污”处理工程:是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

  〔17〕“两增两减一保护”:是指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五个工作目标,即“增收”、“增学”、“减贫”、“减人”和“保护生态环境”。

  〔18〕“加减乘除”四篇文章:是指在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中,通过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解决好“方法论”的问题,全面加快南部山区发展步伐。做好“加”法,重中之重是做好林和水文章;做好“减”法,就是要减人,把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的人减下来,加快南部人口向北部转移;做好“乘”法,重在发展产业,结合地方实际,培植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做好“除”法,就是要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全州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定点清除,消除贫困。

  〔19〕“三同时”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0〕“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是指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橡胶、梯田红米、棕榈、香(油)料、水果、商品林;“四大”特色产业群:畜牧、旅游、蔬菜、生物药业。

  〔21〕“四个试点”改革:是指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戈奎乡托牛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平河乡平东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点—大兴镇山地养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示范点—橡胶林地林木流转。

  〔22〕“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是指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

  〔23〕“三个提升工程”:是指提升初中三年完学率、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高中一本上线率。

  〔24〕“三个清单”制度:是指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