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1269
信息分类
政策解读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绿春分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12
信息名称
解读《绿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

绿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政策解读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必然途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明确要求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红河州委、州政府勇当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以建设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统领,强力推进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长期以来,绿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红河州委、州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抓住“沿边开放活州”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等机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狠抓各类巡视、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022年,绿春县积极组织开展《绿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为2022—2030年。加强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空间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生活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六大体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构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活方式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变,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示范样板。为切实做好《规划》落实工作,现就《规划》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及意义 

  (一)《规划》出台背景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8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文明新时代云南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省持续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探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围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云发〔2015〕9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23号)《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云发〔2016〕22号)《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发〔2018〕16号)《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以及《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系列政策措施,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典型引领作用。2021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修订了《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和《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开展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红河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红河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红河州委、州政府印发《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攻坚战、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以“五个引领”奋力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迈上新台阶。扛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春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日趋浓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绿春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抓生态促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勇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排头兵,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滇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绿春县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巩固和提升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成果,生态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绿春落地生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项目环评审批和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执法。城区扬尘污染和餐饮业油烟污染得到全面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加强,积极做好营林造林、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和自然保护区林下种植取缔工作,整治非法侵占林地与河道、私挖滥采砂石资源、捕猎野生动物等不法行为,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维护。 

  )《规划》出台重大意义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的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云南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职责;明确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启最美丽省份建设新征程,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浓厚推动绿春县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生态红线底线,创新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良好绿色发展为底色,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发挥国家级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和全州最高森林覆盖率优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驰而不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美丽县城、美丽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体系,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五美”目标,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筑牢云南省的南部边境生态屏障区,谱写好美丽红河的绿春篇章。 

  二、《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筑牢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一城四区两屏障”的生态空间格局。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绿春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科学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深化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确立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经济为核心、生态生活为目标、生态文化为灵魂、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的建设方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绿春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赋予“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新内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生态哈尼城”,建设绿春生态发展区,谱写好美丽红河的绿春篇章。 

  《规划》提出了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6个方面的任务措施,确定了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产业循环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观念意识普及等十大任务39项具体指标的目标。 

  三、《规划》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规划先行,科学管控。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 

  高效转化,协同共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现代化、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绿春县特色,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规划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共同参与,社会共治。坚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各部门知责履责、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格局。 

  四、《规划》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突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化和文化优势,依托绿春县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禀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打造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的生态空间体系、以绿色发展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以防治结合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生态生活体系、以多元共治为目标的生态制度体系、以民族文化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体系,力争完成云南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各项指标,努力将绿春县建成“国土空间布局合理,发展模式绿色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方式低碳节约、生态制度完善健全、生态文化鲜明繁荣”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打造省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生态发展区、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县、国家森林县城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5年对照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从差距较大的领域入手,以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产业改造升级转型、城乡绿化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态制度、培育生态文化等为建设重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文明意识全面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和满意度逐渐提高,生态文明制度日渐完善,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模式,建设“哈尼家园·生态绿春”,达到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要求。争取2024年底前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5年前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全州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广泛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哈尼家园·生态绿春”享誉国内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成,生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五、《规划》主要内容 

  为确保《规划》目标指标顺利完成,分析了规划绿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点、痛点、难点,结合绿春县实际和特点,提出绿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方面主要任务,明确支撑目标任务的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一是生态制度体系设包括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包括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生态空间体系建包括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管控岸线开发利用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包括生态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行业清洁化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五是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包括城乡环境一体化建推进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培养绿色生活习惯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包括加快培育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