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
一副老花镜
一沓剪纸
简简单单
却使世间万物跃然纸上
匠心传承
是一条寂寞 漫长 追光之路
讲好绿春非遗故事
领略绿春非遗之美
本期带您认识一下
您所不知道的牛孔剪纸技艺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沉淀,以纸作为载体,以剪子为“画笔”,将自然景致转化为艺术想象,表现民众的认知、生活、风土和审美,艺术便在纸上开了花。
红河州非遗项目(制作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杨学英,今年已经66岁了,经历了漫长的剪纸生涯,大妈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的剪纸技艺。
记者李裕梅:大妈,这个太美了,是不是你剪的?
杨学英:是
记者李裕梅:那这个花型是什么?
杨学英:小鸟
记者李裕梅:它太美了,你能不能教我剪?
杨学英:可以
学习剪纸现场
用指甲在纸上划痕,再用剪子钻孔、剪样,剪刀开合间,繁简疏密的线条,对称夸张的元素,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跃然于剪纸上。
记者李裕梅:经过大妈的指导,我终于把这只小鸟剪出来了,在这十几分钟的学习里,我感受到剪纸不仅考验我们的技术,更考验我们的耐心。
在牛孔,剪纸最大的用途是用作彝族传统服饰的刺绣纹样,有着“剪纸刺绣不分家”的说法。逢年过节,大妈的剪纸图样几乎会被抢购一空,以每套100元的价格出售,纹样涉及衣领、前胸后背、手臂、袖口等。
图案的丰富多彩,造型的生动传神,线条饱满流畅,配以五彩斑斓的丝线,剪纸在服饰上重新排列组合,绘就成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图景。
代代相传的技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使美好事物永不消失,非遗与传承者之间,需架起一道桥,一道炽热不可撼动的桥梁!
秉承传统 守正创新
多渠道多形式呈现非遗
努力提高非遗的传播力和生命力
增强传承活力
推动非遗融入生活
才能让非遗“飞”起来!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