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说绿春

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级保护植物——中华桫椤

文章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次数:

  
  中华桫椤属桫椤科桫椤,生长于海拔800—2100米的云南省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沟谷林中或密林边缘。中华桫椤因其重要的科研、观赏和药用价值而倍受人们关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中华桫椤为常绿大型蕨类乔木,高达15米,直径15-30厘米,叶柄长达45厘米,近基部深红棕色,具短刺和疣突,向上色渐淡,上面有宽沟,两外侧各有一条气囊线,直达叶轴,但间隔渐疏远,叶柄基部的鳞片长达2厘米,宽约1.5毫米,黑棕色,有光泽,坚硬,边缘薄而早落。叶片长2米,宽1米,长圆形,小羽片多达30对,无柄,平展,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尾尖,基部阔楔形或近截形,长6-10厘米,宽1.3-2厘米,相距1.5厘米间隔,深裂至三分之二或几达小羽轴,裂片基部合生,主脉间隔3.5-4.5毫米,小羽轴两面密被卷曲的淡棕色软毛,连同主脉下面疏被薄的勺状淡棕色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主脉,每裂片约3-6对,囊群盖膜质,仅于主脉一侧附着在囊托基部,成熟时反折如鳞片状覆盖在主肋上,隔丝不较孢子囊长。 

  根据化石记载,在地质历史上,桫椤科植物最早出现于中生代的早侏罗纪或晚三叠纪,在中生代中期曾广泛分布,极为繁盛。后来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大量种类绝灭,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最后仅残存于热带和亚热带中某些环境特别适宜的"避难所",基于上述原因,人们誉之为"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