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万亩红高粱映红好日子——绿春县探索“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新模式铺就边疆富民路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10-13 浏览次数:

绿春县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紧扣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锚定“先解销路、再扩种植”核心思路,以引进下游酒厂、打通深加工环节为突破口,先破“种强销弱”难题,再依托党组织统筹适种布局、合作社衔接产销服务,创新构建“酒厂车间拓市场延链、党组织定方向建链、合作社优服务补链、种植户增效益强链”四链闭环产业发展体系,以“6211”模式将农户、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利益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让高粱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红火产业”。

“招小商”延链

筑牢产业发展“动力源”

绿春县以“销路稳则种植兴”为导向,率先从产业链下游发力,精准“招小商”引深加工企业,建酒厂、拓市场,打通高粱产业“最后一公里”,破解农户“种得出、卖不掉、价不高”难题。

精准引企建车间针对边疆农业“单一种植、缺乏深加工”的短板,绿春县牛孔镇引进云南康泽酒业有限公司,围绕高粱产业配套建设高粱酒生产车间、包装车间、仓储车间,搭建起“高粱种植—原粮加工—高粱酒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源头解决原粮销售难题,同时推动产业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升级,大幅提升产业附加值。

开发产品树品牌依托企业技术与市场资源,联合打造“东仰”牌高粱酒,结合绿春边疆民族文化特色设计产品包装,强化品牌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让本地优质高粱从“特色农产品”变身“优质商品”,2025年仅高粱酒加工环节就带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万元,较单纯销售原粮效益提升显著。

带动就业促增收企业落地后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提供酿酒、包装、仓储等30余个稳定岗位,务工人员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既解决了部分群众“就近就业”需求,也为后续扩大高粱种植规模奠定了“市场有需求、群众有动力”的基础。

党组织“建链”

把准产业发展“方向盘”

有了企业的市场需求支撑,绿春县以党组织为核心,统筹高粱种植规划、资源调配与组织动员,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按需种植、规模发展”的产业优势。

县级统筹定方向聚焦企业的原粮需求,明确“以产业定种、按需扩面”思路,农科、财政等部门整合资金、技术资源,为群众进行高粱种植提供政策与要素保障。

镇级推进扩规模牛孔镇党委锚定“为企业供好的原材料、为群众增好收”目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提质增效”四步走计划,采用“党组织+示范基地+种植大户+一般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订单高粱,推动种植、生产、销售有效衔接,确保产业发展稳得住、群众能致富。2023年根据酒厂初期加工能力,试点种植800余亩;2024年结合酒厂产能提升,扩展至5000余亩;2025年实现1万余亩种植规模,确保高粱产量与企业加工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产业几何式增长。

村级组织聚合力。牛孔镇13个村(社区)党组织抱团成立绿春县牛孔镇红高粱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与土地资源整合起来,同时组建“红高粱产业党员干部先锋队”,培育210户党员干部示范户,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种、算清收益带头干”,起好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跟上”的种植氛围,让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合作社“补链”

架起产业发展“连心桥”

合作社作为联结“企业生产”与“种植户供给”的关键纽带,承接党组织部署、服务种植户需求、对接酒厂资源,填补产业发展中的服务空白,确保“种得好、供得上、收益稳”。

生产组织解难题合作社统筹协调种苗供应、土地流转等事宜,为种植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采购优质高粱种苗,避免农户自行选种导致的品种杂乱;集中流转零散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解决分散种植“各自为战”导致的产业布局混乱、资源浪费问题,确保为生产企业提供标准化原粮。

技术服务提产量合作社联合农业技术部门成立高粱产业发展工作组,组织党员技术员分片包保,开展“田间党课+技术培训”50余场,将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巧送到田间地头,助力高粱亩产稳定在700公斤以上,较传统种植增产30%,既满足酒厂对原粮产量的需求,也为种植户增收打下基础。

利益协调保稳定合作社以“6211”模式分配高粱产业收益(即60%用于反补给群众,支持其开展来年高粱种植;20%用于合作社运转,保障合作社组织群众种植、代购、运输等工作开展;10%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对应村集体动员党员干部示范种植、协调土地等服务;10%作为企业分红,回馈企业在物资供应、技术支持方面的投入),整合各方利益,一方面与云南康泽酒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明确收购价格与标准,彻底解决农户“卖粮难”顾虑;另一方面推动5个村(社区)通过租赁固定资产给合作社、占股分红、提供种植服务等方式增收,每年每村(社区)增收超3万元,合作社自身也向“百万合作社”稳步迈进,成为产业发展的“稳定器”。

种植户“强链”

夯实产业发展“主力军”

凭借企业、党组织、合作社三方协同构建的多重保障,绿春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利益激励,充分激发种植户参与热情,让种植户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再到“受益者”,夯实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

思想动员转观念针对初期群众“怕技术、没产量、销路难”的顾虑,党员干部示范户带头种植“红缨子”优质品种,说道:“种1亩高粱,除去成本能赚1500多,还能去酒厂打工,一年下来增收不少”,通过“现身说法”逐步打消群众疑虑,2025年万亩高粱产业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实现“从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技能提升强本领除田间种植技术培训外,合作社联合酒厂针对农特产品加工需求,将“培训课堂”设到生产线上,教学包装、酿酒、仓储等实操技能,让种植户既能掌握高粱种植技术,又能习得务工技能,实现“一技多能”,增强就业与增收底气。

双重收益稳民心种植户通过“种植经营得现金、务工就业挣薪金”获得“双金”收入——2025年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30余名劳动力在酒厂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真正让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与“主力军”,实现“酒厂稳、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