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乡镇信息

绿春县边境线上的“红色幸福村

文章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3-11-02  浏览次数:

  梅尼新寨位于平河镇东南方向,国土面积11.82平方公里,距离村委会驻地8公里,距离镇政府驻地10公里。是全县33个边境村之一,距离越南莱州省孟谍县都龙乡乌马都洪仅11公里,距离孟谍县都龙乡35公里,是我国通往越南的重要关口,是绿春县边境线上的“红色基因幸福村”。

 

  过去,梅尼新寨只有一条破旧的主干道,村内私搭乱建、人畜混居、道路狭窄、拥挤不堪,到处是雨污混流、残垣断壁、垃圾乱堆的景象,人居环境提升面临严峻形势。近年来,全村人民紧紧围绕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突出梅尼新寨边境关隘特色优势,全力推进“四个边关”建设,打造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筑牢“堡垒边关”

  结合县委“头雁竞飞、一线练兵”思路,镇党委靠前指挥,班子驻村蹲点,站所包村指导,邀请干部回乡规划,按照“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机制,实践“一寨两支部”经验,出台“头雁下沉施工队、支部建在工地上”党建施工方案,选出“主心骨”,配强“领头羊”,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形成坚强的基层组织体系堡垒,以点带面,为各项建设开路架桥。同时,由两名党委副书记挂钩指导梅尼新寨党支部,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中融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内容,完善党务公开措施,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构筑基层党建“堡垒边关”。

 

  
打造“红色边关”

  实施“村村广播响、户户红旗飘”工程,每月1日组织开展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国防知识教育等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把“民族团结”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坚持每月到村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利用村内暗堡、丫口水塘等宣传阵地进行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全面营造边疆各族群众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

 

  
构建“和谐边关”

  在梅尼新寨组建了21个网格,覆盖211户,实施“一牌三卡四清单”制度,深入开展网格长“敲门行动”,做好本网格内政策宣传、人员管理、纠纷化解等工作,形成群众自发自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帮助的立体式管理网络。将强边固防、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民族团结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一约三会”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形成制度化卫生保洁、规约式村庄自治模式,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梅尼新寨一带为安全稳定、和睦相处、文明安康的“和谐边关”。

  
建设“幸福边关”

  通过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升梅尼新寨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进村道路224.8米,村内道路硬化5000平方米,改造民房180户,修建观景台1个、民族文化染布坊1个、环村步道6公里等公益设施。本着“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水稻、玉米、草果等传统产业,发展草果4000余亩,灵香草500亩,发展梯田红米及稻鱼鸭养殖梯田综合养殖500亩,建设生态鸡示范养殖基地1个,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22亩,实现边疆党建强起来、边疆经济活起来、边疆群众富起来。实践“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扶持村集体经济力度,梅尼新寨村集体经济有了收益。同时,结合强边固防、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契机,帮村民就近就地务工,每年实现就业270人次以上,安排15个公益性岗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坚持把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作为富民增收、巩固提升的重要措施,组织劳务输出240余人次,实现劳务创收750万元。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草果3200余亩、中草药种植55亩,目前全村210户1037人都实现了年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